一番相互自我介紹後,方閒也是認識了這兩位來頭不小的教授。
華山醫院脊柱外科的杜達超教授以及創傷外科的賀志教授。
華山醫院的骨科,在骨科領域,屬於是最高殿堂級別,這一點是毫無疑問。如果湘南大學附屬醫院的骨科,除去創傷中心這個新區域,與華山醫院的差距,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石膏固定術後,方閒頗為慎重地回笑說:“杜教授,骨折手法復位加石膏外固定術,術後需要休養且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具體的措施,我就不班門弄斧再交代了。”
脊柱外科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還要高於骨科。杜達超肯定有豐富的經驗和認知,方閒不必多嘴。
杜達超看著成熟穩重的方閒,點頭說:“上個月去蓉城的時候,聽創傷外科的學科帶頭人徐鳳年教授,說起方他娘這個外號時,我還以為方醫生和貴院的一位叫林輝的醫生,風格很是相似呢。”
緊接著杜達超轉頭問:“賀教授,之前聽說,我們醫院創傷中心裡,有人提議要把湘南大學附屬醫院裡面的一個學生挖過來,是不是就是這位方閒醫生?”
杜達超的脊柱外科,與骨科同根同源,但分家已久,對於創傷中心裡面的事情,知之甚少。
但賀志是創傷外科的教授,對此是瞭解頗多的。
當然,即便是與骨科分家,林輝之前在華山醫院,把一位創傷中心裡面的帶組主任給擠下來,這件事,杜達超還是記憶猶新的。
感覺有點燒臉。
“就是他了,在我們醫院的創傷中心裡面大展身手的那位林輝醫生,也就是方閒醫生的老師,但方醫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今在我們創傷中心業界啊,名聲和風評,比林輝要相對較好。”
“只是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賀志這麼講解著。
而感覺到這裡是遇到了認識的業內人士,賀志教授以及杜達超教授的愛人,則是先後出了操作室,並且,負責資料收集的羅黃等人,也是把操作室的空間讓了出來。
“還搗鼓了這麼一個新鮮玩意兒。”
“方醫生,能不能詳細地介紹一下?”賀志把杜達超扶起來後,略有些好奇問。
說實話,手法復位術,賀志早幾十年就不做這樣的急診小操作手術了,平日裡在病房裡,做的大手術,也都很少涉及到骨折的直接復位。
方閒於是便相對詳細地介紹了一下手法復位輔助系統的原理、用途,以及相應的成像原理、安全效能等。
如果賀志教授是外行,方雲自不可能說這麼多。
但是內行的話,也是給賀志以及杜達超教授二人交待,自己之所以選擇復位輔助系統來幫忙,不是單純的試驗,而是之前就有了一定的資料支援,在安全性方面,是有保障的。
杜達超聽了個大概,知道前因後果,但賀志就聽出來的其中根本緣由。
“也就是說,方醫生你現在就是這套手法復位系統的專業技術層面的工程師,負責這一套系統的專業操作上的安全以及長進,相當於是帶孩子一樣的,讓它成長成熟起來。”
“而且是可複製的那種成熟?”賀志一下子就知道了關鍵處。
關於機器人,在醫學中啊,早幾十年,就有發展。
腹部的達芬奇機器人,再到後面的關節外科機器人、意念寫字機器人等等諸多……
很多年前,腹部的手術,就是用達芬奇機器人作為工具,來做腹部、胸部、婦產科相關的腫瘤等重症疾病的治療工具。
骨科的關節鏡,其實也是關節的一種機器輔助工具。
因此,創傷外科,也有類似的智慧輔助系統的開發和締造,完全是在意料之中,畢竟每一種科技的發展,都是讓醫生的工作變得更加輕鬆,才是根本。
“賀教授,那還差得遠,而且這樣的輔助系統,單純能提供的操作熟練度上限就是3級技能,再要往上的話,就得人工干預和參與了。”
“不過操作起來是真的非常便利,可以透過感應人的體重、脂肪厚度以及肌肉的厚度,來提供合適的初始牽引力道閾值。”
“區別於傳統的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牽引支架,它是全智慧的,而且還能自行復位。賀教授,您想一下,如果以後這樣的輔助系統可以常規開機的話,咱們華國的創傷外科,基礎骨折這一塊,那手術質量,是可以保底了的。”
“而且我們創傷外科醫生的工作量,也會大大降低,手術效率更會增加,一臺骨折手術,可能就是三四十分鐘的事情,這樣的節省的手術時間,能夠更加多的為病人提供合適的服務。”
“我覺得是蠻不錯的。”方閒給賀志鋪墊著它的前景。
賀志教授就是創傷外科的人,豈能不知道它的前景之廣闊。
“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