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會之所以敢這麼對標醫學技能的操作熟練度和理論,就是因為,精通這些操作和理論,就能夠推動醫學的發展,不管是從各個層面。
而一旦有足夠多的這樣的醫師出現,那麼我們國家的醫學發展,就可能由追趕,變成部分層面反超。
這樣的操作性輔助系統,就是這麼一個例子。
這是以前一些教授,鋪設的純粹操作路線的發展結果。
操作雖然不值錢,但是操作一旦可以成為實際載體,那麼,它也是一種專利,而且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專利。
……
介紹完之後,黃博航有些憂心忡忡地把方閒就拉進了自己的辦公室裡。並且還快速地把門鎖上了。
“方醫生啊,你說,周教授把這個儀器,放我們科室,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難道說,以後我們外科醫生,也得逐漸下崗啊?”黃博航此刻滿臉都充滿了危機意識。
一旦自己的本行工作被取代,那麼那麼多人的工作怎麼辦?
方閒聞言,心想難道是自己太年輕了?所以才沒有這樣的危機意識?
便問:“黃主任,我們創傷外科的醫生,又不是隻能做手法復位,而且即便是機器可以替代之後,也需要我們監管手術質量。”
“會讓我們的工作,更加順遂。”
黃博航則說:“但即便是如此,這樣的器械出現後,仍然會讓一部分人下崗的。”
似乎黃博航才能知道這個儀器普及之後的嚴重性和影響。
方閒則笑著說:“黃主任,與其說下崗,不如說工作分工調動,這樣會更加穩妥些。”
“如果一味的強調工作崗位,那麼機械革命就不該爆發,機械革命之前的工作崗位,是最多的。”
“這個問題,不是我們該探討的,我只是覺得,既然這種手法復位系統屬於是新事物,那麼它與臨床結合起來,便會有很多很多可以結合寫的文章方向和課題。”
“周希音已經羅列出來了一些,讓黃主任您還有覃主任可以選一個方向記錄下資料……”
方閒對此帶來的下崗,是不贊同的。
如果把醫學的服務速度也當作生產力,目前大部分醫院的生產力,其實都是原始的人力階段,醫療服務,要得到質量的提升,由單純的人力被部分工具替代,是必由之路。
如果真要純粹的說,那麼核磁共振甚至現代醫學都不該出現,仍然每個國家都發展每個國家獨有的醫學,那華國的中醫,就肯定是世界領先的啊。
“方醫生,你真的打算,盡你所能地把所有的技術,都復刻到這個機器上面嗎?”
“您就當真一點都不怕,你現在的技術,被取代?”黃博航語氣嚴肅著問。
方閒搖頭:“黃主任,這個我還真不怕。”
“醫療技術,除去試劑、器械方面,目前全世界在理論方面,幾乎都是共享互通的。”
“我們要競爭的是專利是更前沿的理論,而不是已有的東西,自己掌握了多少,收穫多少。”
“其實論起手法復位術水平,我並不認為,如今現代醫學發展出來的手法復位水平,就一定優越於我們傳統醫學中醫曾經所到達的骨折手法復位巔峰。”
“可傳承的理念不同,註定造就的結果不同。”
“如果繼續採取教會徒弟餓死師父這樣的理念,那麼學科就無法發展,就好像,文字的使用都存在著收藏的話,那麼文字作為交流的工具,則就是失敗的。”
“我遇到的老師們,都很好,沒有什麼保留。”
上到周成教授,再到徐鳳年教授、宋煜副教授,還有林輝等人,在教學的過程中,從來不會說,我的壓箱底的功夫和手術術式,我藏著掖著,就是不把關鍵的部分教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