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終於接通,確定幾人正安全的跟隨人群有序下山,李青山和孫萌萌也放下心來,棧道曲折,拐角處空間比其他地方都要寬敞,兩人便駐足等待。
大霧漫過山頭,翻湧過來還需一段時間,李青山二人站的位置,正好能看到霧氣在風的吹拂下呈現出奇妙的姿態,時而冉冉升騰,時而慢慢下降,遊走于山間,像畫家潑墨,使原來的山變成景,做成了一幅幅丹青。
“青山隱隱泛中流,洞天雲霄何處生?”
李青山被這幅美景帶入意境中,不由的念出,冥冥中有種呼喚,手伸出圍欄外想要觸碰,被孫萌萌制止了這種危險的行為。怪談手札中寫著許多關於霧的傳說,記憶最深刻的一段話是這樣敘述著,凡修行有了些道行的山中精怪,它們運轉法門,一吐一吸間皆是天地精華,磅礴的靈氣在體內運轉周天,再吐息出來便化成霧氣,修行不知年月,久而久之聚集在其洞府,再從山石縫隙中溢位來,而後瀰漫在周圍山林中。
對於這種說法,李青山看過後都會一笑而過,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許多未解之謎都被一一破解,作為一個無神論者,自然不會相信書中杜撰的鬼神之說。不過,也正是因為人的好奇心,才會在無事時翻閱此間書籍,雖不信仙神的存在,卻也對上天入地,移山填海之能心之嚮往。
“真是怪異的天氣,說起霧就起霧,也不知在哪來的?”楊蓉很鬱悶,本來人就多,好不容易快走到頭,就被山上工作人員告知不能再往前走了,原本想拍幾個影片發一發,文案都準備好了,現在連拍照就沒機會,忍不住抱怨幾句。
“小姑娘,可不敢亂說,這是白狐娘娘在此騰雲駕霧遊玩山間,不可不敬,會受懲罰的。”這話被身後一名本地大叔聽到,趕忙擺擺手,不讓楊蓉再說下去。龍虎山有座狐仙堂,裡面供奉著九尾白狐娘娘的神像,故事要追溯到北宋年間,第三十代張天師在三省堂打坐,忽聞天空驚雷炸響,狂風席地捲起,黑雲滾滾攜帶雷電成催城之勢壓來,張天師掐指一算便知有妖物出現在龍虎山,開啟房門正欲檢視一番,卻見一名滿身傷痕的黃衫女子出現在眼前,只見女子滿臉哀求,跪在三省堂門前,求張天師救救她和腹中胎兒。
張天師道行深厚,自然看出這黃衫女子乃是修行千年的狐狸精所化,也看出她正在承受正果之劫,不忍腹中胎兒跟其受此劫難,心生憐憫,施障眼法隱匿黃衫女子行蹤,又以桃木化成女子模樣,法力驅使逃往大山深處,讓真身避開雷劫。
待雷劫消散,黃衫女子跪地叩頭不止,她深知張天師為她擋下如此劫難,已沾染上大因果,日後修行想要精盡必遭天道阻擋,最後可能會落得身死道消,為報此番恩德,狐狸許下宏願,行三世功德,助張天師證得大道,如若不夠那便九世,再不夠,便生生世世!
宏願以許,天地可證,此後,黃衫女子攜女白狐隱居龍虎山,狐女得張天師教化,熟讀道家典籍,修為日益精進,又跟隨母親在凡間行善積德,救死扶傷,百姓感恩狐仙母女功德,便在龍虎山為其立堂鑄像,以人間香火供奉,從此人教氣運加身,狐仙母女也有了名正言順的棲身之所。
大霧瀰漫整個山谷,六人終於在最後時刻安全上了竹筏,四下蒼茫只能聽見嘩嘩的水流聲,分不清東西南北。撐杆的師傅經驗老道,兩艘竹筏並排固定在河岸邊,還貼心的給幾人分發口罩。
“第三十代張天師呢?後來怎麼樣了?”孫萌萌美目流轉,對故事很感興趣,一手托腮,帶著些許期待,歪著腦袋問道。
“唔……聽那位本地大叔說,這位張天師在三十六歲時就再也沒有下過山,龍虎山中也沒有見過他的行蹤,就像憑空消失了一樣。”竹筏上,楊蓉把聽來的故事,給大家講了一遍。故事引人入勝,大家聽完後,心中開始推測張天師神秘消失的原因,也被狐仙母女的情義感動。
“你們所說的這位天師,名為張繼先,宋代徽宗皇帝賜號靖虛道人,一生經歷可謂是精彩傳奇。”一名年紀稍大的撐杆師傅坐在竹筏尾部,從腰間拿過水壺咕咚咚灌了一大口水,大手抹掉鬍渣上的水珠,咧嘴一笑露出白森的牙齒,笑呵呵說道。
“老師傅,您能詳細說說嗎?”李青山聽完撐杆師傅的話,徹底勾起了好奇心,提著竹凳慢步走到他跟前坐下,竹筏也跟著左右晃動,這種危險的行為惹得孫萌萌幾人無奈搖頭。
關於龍虎山這位天師,李青山也曾在書籍中瞭解過,九歲承襲天師位,十三歲被宋微宗請出山斬殺作惡孽蛟,之後又創正一雷法,點化四大天師之一薩守堅,不過書中記載遠不如民間傳說來的生動,坐在撐杆師傅旁邊,等待著下文。
“趁著這會得閒,那就給各位嘮嘮,老頭子我也是年輕時,聽祖輩們聚在一起嘮閒話,講起了有關張繼先道長的一些傳說。”這位撐杆師傅名叫張德顯,在瀘溪河擺渡以有三十幾個年頭,如今年近六十,身形依然壯實有力,面板黝黑,兩肩寬闊,年輕時也是個結實的壯漢。說完又拿起水壺咕咚咕咚喝了好幾口。
李青山湊近聞了聞,濃郁的酒香進入鼻腔,心中一陣詫異,沒想到這位大叔喝的是酒,度數還不低,看這水壺的容量,至少能裝三斤。
張德顯咂咂嘴,回味酒勁刺激味蕾在口腔中迸發出的香氣,又輕輕搖頭,一臉滿足:“說到靖虛道人,就不得不提天師府庭院內養的那一池蓮花,晨開幕閉,盛開時絢麗多彩,滿院皆香,即便是在這瀘溪河上都能聞到。不過,這一池蓮花中,有一株比較奇特,通體呈紫金色,自長成型以來,就一直沒有開放過,三年之中整朵蓮花一直處於含苞待放狀態,期間曾有弟子好奇想要掰開來看看,被第二十九代天師阻攔,秉承天法自然的道理,命門內弟子安心等待。我在喝一口……”
“爹,您少喝點,這霧說散就散,別一會又多了。”聽到說話李青山幾人這才明白,原來這兩個撐杆師傅是一對父子。
“不礙事,爹心裡有數。”
張德顯開啟水壺聞了聞,只是放在嘴邊輕輕抿了一口,顯然是兒子的勸說起了作用,而後繼續道:“記得我爺爺講過,在一個拂曉時分,天師府的道人都在早課,忽然聽到一陣嘹亮的啼哭聲在院內響起,眾人詫異,出來一看,一朵紫金色的蓮花盛放,祥瑞之氣繚繞,散發出的陣陣花香讓人陶醉,定睛一看,上面正躺著一名光禿禿的嬰兒,二十九代天師看到後,面露喜色,趕忙抱起嬰兒,又將託其的紫金色蓮花采摘,一同帶進祖師堂。”
“沒了嗎?”張倩眨眨眼,有些失望,看著又拿起酒壺的張德顯,問道。
“以後的故事和記載在書中的差不多,只不過靖虛道人在救完那對狐狸母女後,就不在過問龍虎山任何事,將天師位傳於下一任,之後一心潛修。到聽老輩人提起過一件事,就在這瀘溪河上,一些捕魚人,時常能見到一名身穿紫袍的道人出現,像是在尋找什麼,有人推測他就是那位三十代天師張繼先。不過都是些傳說,聽聽就好。”張德顯是一個老酒蟲,說不了幾句話就得喝上一口,看的旁邊的兒子,想說又不敢張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