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去西藏。一路沿海岸線直下廣東,福建。
中間一路直取湖南,湖北。
最後,沿海與中間兩路箭頭合在一處。
統統在大金門島打了個圈,然後直插向臺灣島。
"明白了,看明白了!"
待看到最後的箭頭標在臺灣時。
二人這才恍然大悟。
譚政政委感嘆道:"哇!真是不聊不知道,一聊嚇一跳啊!
吳先生當真是志在長遠,胸懷天下呀!
哎呀呀!我和亞樓同志顯些都看走眼了。"
劉亞樓參謀長也說道:"是呀!吳先生。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呀!
沒想到吳先生一出手便如此不凡。"
吳大雄說道:"哪裡哪裡,兩位首長過獎了。
我這個人對軍事上也就是一知半解,
唯上學的時候,對中國的歷史和地理感興趣。
這個關於老蔣的去向我也是猜的,
有些時候比較異想天開罷了。讓兩位首長見笑了!"
譚政政委嚴肅的說道:"不不,吳先生你太謙遜了。
就目前全國的形勢看,你剛才的推演極有可能成為現實。
你的這個想法非常好,大膽前衛不說,
關健是為我軍今後南下的作戰開拓了思路。
"好!好哇!"
譚政政委一時沉浸在吳大雄剛才所畫的南下路線圖中不能自拔。
"未雨綢繆,早做打算。實為上策!
吳先生!之前,是我劉亞樓小看你了。"
劉亞樓參謀長對吳大雄誠致的說道。
"豈敢!豈敢!我也是在魯班門前掉斧頭。
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罷了。紙上談兵還可以。
具體到其他的,我可是一概不懂呀!"
吳大雄說道。
吳大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
他方才畫的解放軍南下路線圖完全是從歷史書上記憶得來的。
當時,第四野戰軍以第12兵團大部、
率第40、第43軍約12萬人組成先遣兵團,
由平(今北京)津地區南下,歸第二野戰軍指揮,攻取信陽,威脅武漢,
會同中原軍區部隊牽制白崇禧集團,策應第二、第三野戰軍渡江作戰。
參加渡江作戰的我人民解放軍各部隊,
於3月初~4月初先後進抵長江北岸,開展戰役的各項準備工作。
在地方黨和政~府的幫助下籌集、修理船隻,到渡江前夕,
共籌集各型木船9400餘隻,培訓了數千名部隊選調的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