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上海風雲(三)
上海地處長江三角洲前沿,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
西接江蘇、浙江兩省,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成就了此時此刻上海灘的輝煌!
使其成為遠東最繁榮的港口和經濟、金融中心,"十里洋場"名符其實。
麻姐這回是真正見識到了。上海灘的魚龍混雜,
各式各樣人物紛紛登上上海灘的舞臺。
這些日子麻姐可是忙壞了。
可她忙的是如魚得水,忙的是不亦樂乎。
似乎她這一輩子的歷練。都發揮了出來。
她就是為了這些大場面而生的。
出入吳宅的都是些什麼人吶?高官。政要。
各界名宿。要麼是江湖大佬,要麼是富商貴人。
前幾天剛從杜公館回來時,麻姐還有些愣神。
她是被杜公館隆重舉行的歡迎排場給震驚了。
果然是人的名,樹的影。不相信都不行。
聽說這厚黑大亨杜月笙。14歲時就加入青幫,
憑著過人的投機本領與玩弄權術的高超手段。
在上海灘混得風生水起!
他對前清遺老、軍閥政客、黨國高層、社會名流,
乃至金融工商鉅子,無不執禮甚恭,傾力結交。
江湖人士捧其為"當代春申君"。
大學者章太炎、名士楊度、名律師秦聯奎都是他的座上客。
而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也都曾是杜氏豪門密友。
自家先生登門拜訪,與這種人物打交道。
連麻姐地暗暗地為吳大雄捏了把汗。
今天上午又要去拜訪一位有名望的江湖大佬。
麻姐吸取上次的經驗,讓陳義提前備了資料參看。
以便按主人的興趣愛好選定禮品。
他就是"江北皇帝"顧竹軒。
顧竹軒,老家江蘇建湖,
小的時候家境貧窮,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16歲那年逃荒來到上海灘謀取出路。
後經人介紹加入青幫,到公共租界當起了華探。
當華探自然有油水可撈。
顧竹軒不僅大大擴大了社會關係,也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富。
幾年後他辭職開起了人力車伕行,憑藉自己的關係,
門徒越收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
與人合夥在閘北開辦同慶舞臺,不久又開設德勝茶樓、天蟾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