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這裡山高路險,碎石嶙峋,十分不利於騎兵作戰。
且大軍後方又傳來訊息說南方勃固王朝,見蒲甘王朝大亂,遂陳兵北境三萬大軍北上。
且對方,半個月內已然趁著蒲甘王國被大明攻擊秩序混亂,偷取了佔領了其境內東南十幾座城市。
且,對方仍沒有停下腳步,還有朝著蒲甘城進逼的趨勢。
雖然出征前,皇帝陛下沒有授意他們東征軍攻打勃固王朝的命令,但對方這種趁亂摘取勝利果實的行為,以王少博年輕氣盛,又是目空一切的年紀,怎麼可能忍受?
他遂留下兩千騎兵交由副將統領駐紮蒲甘王國北部。
負責一面招撫其北境的城市,一面防止蒲甘國王從山區竄出來收復失地。
他自己,則帶著剩下三千騎兵一路南下。
前往蒲甘城和城內的1萬步軍匯合,狙擊北上的勃固王朝三萬大軍。【剩餘1萬大軍駐紮在萊謬王國,負責斷後,維護登陸點】。
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就是這場本來勢在必得,王少博攜大勝之師手拿把攥的阻擊戰,卻出了大漏子。
和蒲甘城步軍匯合之後,王少博和其麾下三千騎兵在城內略微休整一番。待補充完糧草,馬料,彈藥後,他才帶著麾下三千騎兵以及七千步炮軍隊,組成一萬人大軍,浩浩蕩蕩迎頭南下而去。
勃固王朝北上帶兵的將軍名叫鄭希智。
其祖父乃是漢人,早年在中原犯事,徒嶺南,後逃亡中南半島。
家學淵源,到了他這一代,鄭希智已然逐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將領,深受勃固國王的器重。
這次北方蒲甘王國遭到大明攻打,國內空虛,建議出兵趁亂取利的第一人便是他。
所以,經他遊說事成之後,他自然當之無愧得了這次北伐的主將的頭銜。
說起這勃固王朝,其原本是蒲甘王國的一部分。
不過,在幾十年前,下緬甸地區撣族首領伐麗流發動叛亂,於1281年在莫塔馬割據稱王。
常年與北方原宗主國蒲甘對峙,故這次趁亂出兵搶地盤他們之所以這麼順利!
無它,唯熟爾。
說起其戰鬥力,也算強悍。
加之這些年由鄭希智這個熟讀漢家兵書的將軍領導北伐,也是屢建奇功,打下不少地盤。
就在前幾年,其都城正式從莫塔馬遷都到了勃固城。
加之撣族山民素來兇猛,後世屢屢在緬甸境內割據就是明證。
故其戰鬥力算起來,還是相當不錯的。
後世我大清征伐緬甸一敗塗地就很說明問題!
要知道,當時大清正值康乾盛世,國力達到巔峰,人口億萬。
就那樣,還在這一片地區栽了個大跟頭!期間忽然有其他因素,但就結果而言,便可見這個這個族群的兇悍程度。
王少博並不知道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