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感情更好!”
“既然大師也對我大明觀感甚佳,不知可否,為這即將到來的盛世繁華,新增一份力呢?”章邯面帶希冀之色。
道詢大師倒是沒有如其他人一般,章邯這個大明一開口,便忙不迭點頭應下。
像他這樣洞明世事的出家之人,雖然不會說對世俗皇權熟視無睹,但也沒到面對皇權戰戰兢兢,膝蓋軟的那等程度。
只見他不緊不慢,皺眉裝作思考一番,才回道;
“陛下的意思老僧明白。且之前張大人上小寺拜訪老僧的時候,已然把話說得十分清楚。
只是,老僧心中至今有一個心結,希望得到陛下您的幫助。”
“不就是那爛陀寺的重建麼,這件事情大師儘管放心。
我大明雖然管控境內各宗教,但,在大名境內卻是崇尚信仰自由,子民平等。
佛教作為從大明發展的本土宗教,且在大多數地方影響力不容小覷。不用大師這般操心,我大明朝廷也定然不會讓佛教在自己的發祥地沉淪下去。”
“至於重建那爛陀寺,恢復其盛況~
這件事情,昨日張部長向朕陳稟後,朕已然心中有了腹稿。
回頭朕就會給宗教事務部和工部下個條陳,讓他們商量個靠譜的重建方案出來。”章邯胸有成竹,說出這番話。
“阿彌陀佛,老僧代天下釋家弟子,感謝陛下對我佛門的饋贈。必日日祈禱陛下福壽安康,大明江山永固。”
道詢大師面帶喜色,起身,對章邯誠心一拜。
章邯只是泯然一笑。
也直接自顧自起身,走到亭子的邊緣,伸手指著南方遠處,那重重宮闕說;“大師不必如此!大明重建那爛陀寺是基於大明現實的需要,而非看在什麼情分上。
我章邯入此地,建立大明王朝,只問蒼生,不問鬼神。”說完這番話,他回頭大有深意看了道詢大師一眼,點醒對方;
“大師不要介意就好。”
道詢大師聞聽這番,不由再次高看面前這位大明皇帝一眼。
從剛開始接觸到現在,這位大明皇帝每每語出驚人,且言語之間,那種成竹在胸的態度,和操弄天下的心態,道詢感受得十分深切。
所以他剛才才恭維出那句“聖人出"的箴言。
但此時,對方一句“只問蒼生,不問鬼神”,卻是又讓道詢,再次對面前這位年輕的帝王有了一層更清醒的認識,也更加高看了那麼幾分。
且他意識中也認為,從短短接觸這段時間來看,對方並不像是故意在自己面前誇大其詞。從進入沿途自己粗略觀察來看,大明官府相較於大宋官府,差距也十分明顯。
給人最不一樣的感覺,若是非要形容,便是兩個字—“務實。”
當初,剛進入大明境內不久的道詢大師還略感詫異!
畢竟史書也不是他這等人看不到的內容,歷朝歷代,官府拖拉,腐化都是常態。除了開國的時候官府稍微務實,效率較高,做出一些實事,往後必然一代比一代差,。
這倒不是人員素質變差,而是多方面原因所導致。
大明雖然目前也是剛開國不久,但給道詢的感覺卻是與史書中的中原王朝大為不同。給他種莫名感覺,大明這種務實的辦事效率,怕是不會僅僅持續幾十年。
今日,當他見到章邯這個皇帝,一番交談後,他固然覺得找到這種感覺的源頭,可心中仍舊存著些疑惑。
章邯不會知道道詢大師心中的想法,待敲定重修那爛陀寺後,雙方便已經默契預設了,道詢大師幫助大明修建橋樑的事情。
目前,大明急需在修建橋樑的地方共有三處,且一處比一處工程建造難度大。
第一處是在印度河上搭建大型橋樑。
印度河流經次大陸西部,發源於青藏高原,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也是次大陸古文明的發祥地。
但比之橫河,其水流量不算特別大,且整體還算平緩,是難度最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