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建”計劃有序推進,將大大改善國內的物流環境,城市建設,大大加快國內商品的流通速度。
不要小看這一點,只要國內貨物資金流通的速度夠快,那麼大明的經濟必然水漲船高。
道理也不難理解;一大明金元在一年內流通十次,將會讓十個人每人獲得一金元,流通一百次,那麼將會有一百個人獲得一金元,並消費出去。
如此一來,金元流通的速度越快,百姓掙到的錢也就越多,花的越多,市場越繁榮。”章邯面色顏色解釋道。
“天吶!還真是這個道理。
陛下要是不說,老奴還真想不到這一茬。
畢竟在世人的眼裡,只有藏在深宅地窖裡,才是實打實的財富。
國家的收入都是恆定的,市場的錢財也是恆定的,花多少,就必須收入多少。
但陛下這樣一說,豈不是隻有讓百姓們把錢花出去,國家才能更加繁榮,別人才能掙到更多的錢?”
大宦官越推測越震驚,這次倒不是裝的,是章邯的貨幣擴張理論真有些震驚到他的三觀了。
“這有什麼奇怪的?倘若仔細想想,也不難發現。現在經朕這麼一說,你這老貨不也是一通百通了麼?”
章邯端起杯冷飲,不緊不慢抿了一口,潤了潤乾涸的嗓子,撤了對方一眼,隨口道。
“那是陛下講得深入淺出,老奴才理解的到位。倘若換個人。哪有陛下這等水平?”大宦官立馬笑得奉承。
章邯搖頭不語,無奈笑了笑,遂再次靠在坐墊上眯上了眼。
經過這奴婢一打岔,章邯也沒了深談的心情。
不多時,一陣輕微的鼾聲傳來,大宦官屏住呼吸,招手喚過旁邊一名撐傘侍女,讓她來接過自己手中扇風的活計。
而他自己,則齜牙咧嘴從馬紮上站起身來,扶著老腰,後仰著齜牙咧嘴朝竹榭外走去……
巴特那,位於橫河下游的南部城市,人口十萬左右,是橫河上的一個普通中轉城市。
今日,這座小城外,路過兩位途經的客人,正是遣送返回大明的張載行和韓大壯。
當然,跟隨他們一同前往神京的還有大幾千號人員。
其中除了造船的工匠數百人留在東明港負責船廠籌備開建外。剩下這些人中,除了他們帶去的使團成員和護衛外,剩下皆是他們從宋地或招募,或拐騙來的各色工匠以及知識分子,投機商人。
他們跟船來到大明的目的各不相同。工匠大多是他們招募來的,簽訂了三年,五年不等的高薪合同。
這些人人數最多,種類最雜,有木匠,石匠,泥瓦匠,陶匠,養蠶佬等幾十個工種,人數小兩千。
知識分子則是些賬房啊,教書教書先生什麼的,大概有個十幾人。
落魄讀書人基本沒有,這個年月不是後世明清,但凡識幾個字,在家鄉基本都混得不差,更別提讀了幾年書的人了。
科舉上但凡有些成績直接出人頭地,平庸者也能找個體面的差事,吃喝不愁。
像那種吃不起飯,家徒四壁的窮書生,在大宋體制下,基本不可能發生。
還有幾十人,就是他們離開時,泉州經商家族派過來跟著的僕人,他們來大明主要目的是為了考察市場。
看大明消費程度如何?經商環境如何?本地貨物如何?
類似於後世跨國公司進入一個新興市場前,需要派人先做市場調研。
除此之外,遠遠吊在最後方的還有幾百名衣著簡陋的農民。
對,沒錯,就是農民。
可別小看這些農民,他們的工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招募的價格甚至比那些工匠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