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身為漢人居然要跟著蒙古西征> 0351三日勤農,鈞旨入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351三日勤農,鈞旨入宮 (1 / 2)

張載行幾人均被這麼大個大餡餅砸得有些暈乎乎,所以遂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上前以弟子禮大禮參拜,言道;“望先生憐我大明千萬子民生計,知無不言,小子們替我大明百萬家庭叩謝先生恩情。”

“快起來,不當事兒,不當事兒…!”

他們的這番突然舉動,直唬的張老大人趕忙三步並作兩步上前,才把眾人從地上虛扶起來。

待起身後,張載行搖搖頭,鄭重回道;“有道是法不可輕傳!

在先生眼裡或許是一是憐憫隨手所做的一件小事,可對我大明,對我大明千萬子民,百萬家庭來說,卻是活命的大恩情!

我等作為大明的官員,百姓的父母,又豈能不重視?又豈敢不重視!”

張老大人愣神,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幾次張口,都把話重新嚥了回去。半晌,才悠悠慨嘆;

“大明,大明,如日方升,四海八荒,皆放光明!

不愧是新生的帝國,一切都那麼生機勃勃,著實讓我輩宋人豔煞!”

“罷了,罷了,諸位且聽老夫道來。”

慨嘆完,張老大人彷彿一股無形的氣質上身,轉身指著面前山谷,開始講述自己農業上的見解;

“要想提高糧食產量,無論是天時,地利,選種,工具,技巧,缺一不可。就比如我大宋在此實行百年的稻麥兩熟制,水旱輪作制,耕耙耖耕作制......”

“要想地沃,首重深耕,要想糧多,必會選種......”

三日,整整三日。

在離大宋都城臨安不到二十里的玉皇山南麓,大明使團停下了腳步。

使團領頭的張,韓,以及不同的使團成員,開始晝夜不停跟著張老大人穿梭于田間地頭,溝渠田舍。白日勤勤懇懇做學問,夜間挑燈夜戰做筆記。

離開玉皇山南麓時,不僅使團成員累得瘦了二兩膘,連原本胸有成竹的張老先生,也被他們的熱情打了個措手不及,累的黑眼圈就沒消退過。

因此的距離臨安不遠,禮部的官員已然早耙大明使團在此滯留的訊息送進了臨安,甚至送進了皇宮大內。

不管是趙昀還是他手下的一幫大臣,甚至偶然得知此事的臨安城內百姓們,都十分詫異。

怎麼滴?爾等漂洋萬里來到大宋,放著近在咫尺的臨安不入,看個什麼八卦田,還一連看了三天?

故,當大明使團行至洛陽驛後,並沒有和在泉州一樣被安排在城外驛館等候皇帝召見,而是早有太監拿著鈞旨,讓使團在驛館洗漱後,即刻入宮朝見。

顯然,如此倉促召見大明的使團,說明其,已然引起了理宗趙昀的相當興趣!

就是不知道,這對大明使團這次訪宋的目的來說,到底是對好事,還是壞事!

洛陽驛,位於臨安城南五里處。

此驛站是臨安的衛星城之一,除了負責接待來往官員以外,還負責接待各國外邦的使團,番臣。

這裡有大宋禮部修建的大片園林客棧,單論住宿的舒適性來說,環境相當不錯!

大明使團到了洛陽驛,就接到大宋皇帝的趙昀的鈞旨召見的命令。故大家只能匆忙放下帶來的行李,簡單洗漱一番,張載行就和韓大壯就帶著幾名隨行官員,上了大宋朝廷準備的馬車,出洛陽驛直奔臨安而去。

進了臨安城南城門,在禮部的鳴鑼開道下,馬車穿過系熙熙攘攘,鱗次櫛比的熱鬧坊市,來到了臨安皇宮南門—麗正門外。

到了此處,馬車就不能繼續前行了。

在宣旨宦官的帶領下,張載行他們,按照禮部官員提前給他們講述的覲見規矩,亦步亦趨跟在宦官的身後,在宮門兩側羽林的注視下,進入宮門甬道。

和北京故宮午門一樣,麗正門也分為大小三個門洞,即;中間大,兩邊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