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屬意直接讓外交部張部長走一趟。
一個,可以體現我大明的重視,一個,則是其身份足夠,到了宋地可以靈活做出更多決定。”
章邯說出自己的打算,徵求王大年的意見。
王大年立刻表示同意,道;‘目前國內外交部事務並不多,讓張部長親自出使,讓外交部出去開開眼界也是好的,臣無異議!’
“好!”章邯頷首;“那就暫定張部長為使團主使。此外,還需要兩名副使,最好一個懂船舶的製作,一個出自軍方,保護使團的安全。”
“軍方好說,不如就讓大壯走一趟。”王大年不假思索,直接建議道。
“韓大壯?”章邯微襯,腦海裡浮現出他那看起來憨厚的面龐,微微一笑,點頭同意;‘韓大壯這廝面容忠厚實,則心思細膩,我看可行。’
“至於精通傳播製作的人?”王大年嘀咕一聲陷入沉思中。
倏然,一個年輕的身影出現在他的視野中;“不知陛下對政務院行走張延年是否還有印象?”
“誰?張延年?”章邯在腦海中搜尋半天,搖了搖頭。
王大年趕忙上前介紹;“張延年原是裴總理的部下,是其在燕京四海商會的親信。裴總理入內閣後,便推薦其為政務院行走,代替裴總理上傳下達。他的保舉材料是臣親自審閱的,故有些印象。
臣記得,保舉書上寫著,這個張延年祖父是為大金造龍舟的,從小接受過系統造船培養。”
“家學淵源?”
王大年點頭肯定。
章邯遂一拍袖子,說道;“那就他了!回頭你再確認下,把名單儘快遞上來,只要能攔住東方船隻,我們使團馬上出發。”
“臣遵旨!”
事情到此算是的處理完,章邯舒了口氣,心情徹底放鬆。
他伸展懶腰,任憑骨頭髮出咯吱咯吱的脆響,回頭慈愛望了自家兒子一眼,邁步走向了他。
來到了兒子跟前,兒子章森似有所覺般,也扭頭望向父皇,咧嘴露齒一笑。
“名字可想好了?”章邯見狀,不由好奇笑問。
章森;“皇兒想;這出海港既然是我大明第一座港口城市,意義不凡,故皇兒首先取了我“大明”之中的一個“明”字。又因其處在帝國之東,故皇兒又取了一個‘東’字。”
‘明東?’“東明?”
章邯聽完,反覆唸叨兩遍,不知為何,總覺得怪怪的。也許是心理作用,不過,章邯也沒太在意!
既然許諾讓兒子起名字,章邯也就認下,扭頭對王大年道;“總理聽到了吧,帝國第一座海港城市就定為“東明”。”
“東明者,東方日出之地,大放光明,寓意著我大明航海事業如同大日出生,光耀萬里,好寓意。”
王大年先是胡謅一番,讚了章森取得勝利名字一番,隨即應下章邯的吩咐。
次日清晨,趁著初升的霞光,群臣入宮。
章邯在太和殿召開大朝會,接見了耶達婆王朝的使者。
按照昨日商量的決策,章邯對耶達婆土王的臣服表示同意!
並且,他還當場表示,為了表彰耶達婆土王識時務,明事理,避免子民生靈塗炭,他願意加封土王波日尼為大明的“忠順王”。並且要在神京東五十里外,為其建造王府,讓其時時能夠沐浴天恩。
耶達婆使團使者們,在大明文臣武將目光的逼視中跪拜謝過。
離開神京時,拉著章邯賞賜的大批珍寶,不知該哭還是該笑,踏上了回國的路程。
公元1246年,大明貞隆三年,七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