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抄起桌上茶盞,對著不遠處的章邯相敬。
這番變現,直看的章邯身邊的小侍女伊娃,紅唇微張,目露不可思議。
章邯見之,卻沒有絲毫意外,心中瞭然。
微笑著對鄭大夫示意;‘軍中禁酒,只能拿清茶一杯,敬鄭先生了。’
半個字,都沒提剛才發生的事,好像剛才這裡的衝突沒有發生過一樣。
鄭大夫明白章邯的意思,喝了這杯茶,這裡剛才無事發生。
他,聽到的,看到的,也要像這杯茶一樣嚥到肚子裡,守口如瓶。
鄭大夫,遂沒有絲毫猶豫,仰面吞下。喝完,他還翻手將茶杯內底對章邯示意一下。意思很明白,你的要求我做到了,且一滴不漏。
章邯頷首,臉上的笑容更加濃郁,也學著鄭大夫仰面吞茶,一滴不剩。
喝罷,也把杯底朝鄭大夫示意。
鄭大夫見之,撫須頷首;“妙妙妙”連道三聲妙字。
接著蹉嘆道;“將軍而立之年,竟有如此心智,不枉人生際遇!著實讓人羨煞。
想老夫二十風華,仍舊為三餐奔勞,起初還道上天不公,一身才華無處施展,悲天怨人,吃酒買醉。
待年歲見長,雖開悟世事,卻已是歲月刀斧加身,佝僂斑駁。
今日始見將軍,方知自個兒,年幼時孤陋寡聞,自命甚高,可笑至極。
世人都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人人都自詡千里馬,日日期盼伯樂賞識,豈不問問自己,真是千里馬乎?
汝非千里馬,卻自詡千里馬,就算福澤深厚,得遇伯樂,伯樂豈能放千里馬不選,選汝之劣馬乎?
就如將軍一般,有真本事,有千里之能,一朝得遇伯樂,便如鯉魚化龍,直入九天,自能激盪起一番風雲。”
不得不說,這有文化的人吹捧起人來,端是婉轉承接,讓人神清氣爽,渾身通泰。
章邯居然挑不出人家絲毫毛病。
對方說完這番話後,他竟覺得,對方說得還挺有道理。
章邯倒是沒被吹捧得喪了智,心裡高興倒是真的。身子卻不忘謙笑,連連謝道;“先生舌燦蓮花,一語雙關,章邯敢不受教?”
說到此處,章邯語氣停頓,臉上浮現一抹悵然之色,對,對面的鄭大夫輕詢道;“先生博學多才,想必也聽說“錐在囊中,其鋒自透”的道理。”
鄭先生點點頭,娓娓道來;“出自太史公的(史記平原君列傳;毛遂自薦出使楚國,曰;臣乃今日自處囊中爾,使遂早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未見而已。”
言罷,章邯大點其頭,讚道;‘鄭先生博學,邯不如矣!’
鄭大夫擺擺手;“此乃小道爾。將軍腹有屠龍志,方為大道矣。”
章邯聞言淺然一笑,沒在這話題上糾結,話鋒一轉,轉回正題。
面露無奈之色;‘先生剛才也聽到了,但也是左右為難。
邯驟登高位,夙夜憂嘆,諸事繁雜,常常有心無力。
每每想起,微末之際,一腔壯志向上攀登。當時,雖前路不明,步履維艱,生死不由自己,倒也沒有這麼多煩心事。
現在好了,得拜萬戶,王爵可期,煩惱倒是越來越多,真真應了那句禍福相依,不知該喜還是該悲。
此間並無外人,章邯難得遇到先生如此大賢,遂以面師待之,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章邯此刻最牽掛,最擔憂的,就是跟著章某,起家的這批老兄弟,和遠隔千里的妻兒家人。
這幫老兄弟,於章邯微末之時跟隨,雖不能說出生入死,也是忠心耿耿。
某絲毫不曾懷疑,臨危難之際,這些老兄弟定能捨生忘死,以顧章邯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