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三個月,在縣令大人不遺餘力想辦法周全之下,終於完成了所有任務,上峰親自下來檢查,挨個路段查驗,對這件事特別重視。
結果是好的,路修的平整,上峰很滿意,誇讚了縣令,給他記了一筆優等。
縣令長舒一口氣,這關總算過去了。
最主要是不光路修的好,村民只有傷病的,沒有死亡的,這讓上峰特別滿意。
人都死光了,上峰也要挨罰的,人全死了誰種地,糧食從哪來,這是根本。
山峰很滿意縣令能明白他的用意,知道抓哪頭最要緊,瞧著他人很穩妥。
不僅如此,路修完了,還剩了些銀錢,這些都是鄉紳和李家村給的,也不用還回去了。
縣令沒貪這個錢,和師爺商量後,買了些豬仔和雞娃,還帶著大夫,去了幾個最窮的村看看,給窮村免費分了豬仔和雞仔,有生病的請了大夫給診脈,抓藥看病的錢也是他掏。
他管轄內的村落,都挨個走了一圈,查驗了一番,有生病的家窮的,都給了些照顧和扶持,有的老弱貧困,不光給了豬仔養,還給了些糧食讓吃用。
這一舉措讓村民誇他是個好官,名聲一下就闖出去了。
借花獻佛,縣令做的特別好,為了感謝李家村這次出了大力,給錢給人給糧食的。
縣令找了幾個師爺的名額機會,全給了李家村的孩子,自己也多要了一個文書。另外還幫李家村給自己同窗好友推薦了織作坊的緙絲和繡品,他同窗也是其他縣的縣令。碼頭還給了最好的位置。
雖然他能力有限,但好歹也算擴充了人脈機會,李家村千恩萬謝又送了些酒水和布料等禮物。
修完路就到秋收了,全村都在忙碌,連秀娘和老太太都忙的腳不沾地,看著能幹啥活就幹啥活,姑娘們也都齊上陣,做飯的,送飯的,撿麥穗的,全都在地裡忙活。
今年收糧很嚴格,不許用銀子替換,全部上繳糧食,果然西北要打仗了,需要的是糧食。
這樣一來,李家村釀酒的糧食也不太夠了,只能讓爺們下去挨村花錢去收糧,好在他們和幾個糧店都有合作往來,人家也給預備了不少,今年是豐收年。
秋收忙完,家家戶戶開始晾菜乾,預備著冬日吃,秀娘也帶著族學的孩子們給族學做醃菜和菜乾。
族學要給孩子們提供飯食,也需要這些東西。
“先生,過些日子下雪後就該殺豬做臘肉了吧。”
“嗯吶,是該做了。糟肉也要再做一批。“
“我還是喜歡吃糟貨。”
宗族開的有店鋪,點心鋪,糟貨鋪,酒鋪,菜館等等,乾的如火如荼,都是村民和宗族合作承包乾活,一起賺錢,這樣村民不用承擔太大風險,也不需要買鋪子啥的,給宗族交一份利潤就行。
“大家快乾,明兒咱們上莊子上幹活去。”
“好嘞。”
去年在省城邊上織作坊自己的錢買了一個大莊子,開始種桑樹,用於養蠶制絲,反正都要投資,秀娘想著家門口也搞個莊子整點生絲熟絲,成本能更低些。
現在村裡活太多了,幹不完,左右鄰村很多人都來替李家村幹活,這養蠶抽絲都需要人手,婦女老人姑娘都可以幹,能賺一份辛苦錢,左右幾個村和李家村關係都處的挺好。
李家村富裕了,也帶動了其他村跟著一起吃口肉湯。
天冷了,下了第一場雪,秀娘從織作坊回來,檢查了庫房絲和錦緞布料,這才往家趕。
今兒他家殺豬,殺一頭肉牛,做一些臘肉之外,還要燉牛骨頭湯,做點滷牛肉,順便讓媳婦們回孃家走親戚用。
秀娘還要和大嫂一起置辦年貨給京城也送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