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1章變化 (1 / 2)

不管大家心裡具體咋想,村裡決定兩個織作坊以後不再給大家分錢,全都要自己找活幹,會加大對族學的投入。

這樣一來大家有了危機感,不分錢了,你家人多我家人少,那不就虧了麼,還是得去幹活。

這不男女老少全都幹活去了,連孩子都找活幹,村裡養的雞鴨魚豬等動物也會賣錢,有不少細活,割豬草放牛放羊,小孩子老人也能幹這樣不太累的活。

冬日裡也可以學著做宮花織布,不會織錦也沒事,可以織布,這個婦女都會,普通的藍平布用來做鞋子農家人的短打扮都是這樣布料,店裡也能拿去賣,就是賺的少點。

如今不是以前,路子寬了,村裡有自己的店鋪,活多得很,就看你樂意幹不。

只要不窮不懶,普通人家一年也能賺一二百兩銀子,早不是當年窮困的時候了。

今年好幾個秀才去做夫子和師爺了,一年下來也有五六百兩,是周邊幾個縣,還有點灰色收入都算到一起,日子可以過得很好了。

要是在其他地界,就能賺七八百兩銀子呢,買地還是蓋院子也就是兩三年的事,對現在的李家村來說真不難。

哪怕是孤兒寡母,這兩年人家也蓋了新院子,買了地呢,就是比人口多的人家晚了幾年,會過日子的都能出頭。

這幾年就是孤兒寡母也分錢了,最窮的老太太養了一個孫子,家就兩口人,可人家一老一小讀書的讀書,賺錢的賺錢,攢了這幾年錢,蓋了新院子買了地,還在宗族幫襯下買了個小鋪子。

這日子能不能過好,還得看個人。

一老太太都能把日子過起來,和人多人少沒關係。

不分錢了村民似乎全都支稜起來了,幹活也賣力了,大酒也不喝了,牌也不玩了,不幹沒錢,似乎人全醒過來了。

心裡多少有點埋怨,都是年輕剛成親沒幾年的,老傢伙們都覺得不分錢挺好,兒孫反而能懂事上進,正經踏實過日子,不想那些虛妄的東西。

晚上吃過飯沒那麼早睡下,大爺爺召集全村搬了小板凳過來學律法,別一天天腦子裡裝漿糊,還不如孩子懂得多呢。

還讓孩子回家也給教著,別丟人現眼。

現在反而是娘們姑娘們挺直腰桿,她們在織作坊認真幹活,賺得多了,老爺們種地不如她們賺得多,秀娘經常給織作坊的嬸子姑娘們灌輸引導,回家給老的少的吹吹風,別跟著跳大神的跑。

秀娘帶娘們賺錢,處處幫襯她們,自然大家都信任她聽她的,她能把家裡孩子都教那麼好,大家都俯首帖耳。

織作坊來了新師傅,人手多了,徒弟也能幹雜貨,雲錦錦緞有了新的花色,做衣服等賣的也不錯,宮花又出了很多漂亮的款式,加上週家村的花絲鑲嵌首飾盒也拿過來搭配到一起賣,效果很不錯。

李青在省城的繡鋪也算支稜起來,開始往回賺錢,立住腳跟了。

秀娘開始織新畫作,準備織更復雜的技藝,搭配清雅的丹青糅雜在一起,藝術造詣也更高。

她這次琢磨了很久,打算把緙絲和刺繡結合起來,融入丹青水墨藝術,充分發揮這個特點,走一條新路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