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學裡選出來的男孩不論大小,家長親自過來簽字摁手印,沒有說退出的,哪怕明知道有危險還是願意來。
“諸位叔伯嬸子,你們簽字摁手印是信任我,我很感激,可你們真的要想明白,壓船是有危險的,可能真會丟命的。”
秀娘再三反覆提醒大家,要考慮清楚,不要為了眼前一點利益就搭上兒子的命。
“秀兒,平哥當初是為了村裡才去賺那麼點差價的,為此丟了命,我們並沒有慶幸自己的孩子沒去,而是痛若骨髓。我們這輩是吃過苦頭的,我們不搏下一代子孫還是要搏命,有區別麼?“
六爺爺的小孫子選上了,他是第一個來的。
“對,六爺爺說得對,族學有今日我們全村人都付出了很多,咱村供出了幾個優秀兒郎,只有我們知道吃了多少苦,他們有一個算一個,哪個吃的不是平哥賣命錢換來的今日,誰能保證下一個不是我們的兒孫,我們不搏下一代不會更好,只會更差。我李家兒孫從來不是怕事的主。”
言嬸子言辭鏗鏘有力。
“是啊,秀兒,你沒做錯,我們都認可你。族學有今日的光景是一輩一輩人接力苦熬出來的,當初建族學是李青他爺爺臨死捐贈的田地才把族學堅持下來,後面有了李嚴他爹捐獻的錢和書籍,再有平哥和你捐的土地,我們一步一步熬到今日。”
“先生,吾等願為宗族奮鬥。”
“先生,吾等願意為宗族奮鬥。”
族學兒郎和姑娘們齊聲喊話,一起作揖。
“秀兒,我們相信你的決定。”
“先生,我們相信您。”
秀娘紅著眼圈鄭重其事回禮。
“孩子們,我們一起奮鬥,讓我們的兒孫可以不用在受苦,可以繼續讀書。”
“喏。”
就這樣,家長全都簽了契約摁了手印。
幾個選出來的孩子很適合走武將路,根骨特別好,很有希望。
秀娘要求他們還是要讀書,不能一腦門子熱走一條道,武將之路不好走,萬一走不通,咱也讀書習字會其他技能,總有路可走。
只是這樣一來,孩子們壓力就大了,這幾個孩子還要繼續努力科舉,看有沒有機會博個功名,哪條路通順就走哪條路。
孩子們很辛苦,每個月都要經歷考核,考核在李家村族學已經是斯通見慣的事,孩子們已經習慣了這種高壓教學。
秀娘找了一些兵法書給孩子們讀,能領悟多少要看個人的悟性,她也不是武將,只是按書教。
李家沒有出過武將,沒有現成的例子可以學習,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秀娘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書籍,讓孩子們學武做遊戲,排兵佈陣,增加彼此團結協作的能力和意識。
就算是想走武將路,你也不能大字不識一個吧,你連公文都看不懂,這肯定不成。
就算沒有被選中的兒郎,也是要練武的,君子六藝是要學的。
說讀書人文弱這是不對的,是錯誤印象。實際上世家貴族的孩子都是文武全才,殺個把賊人是手拿把攢的,雖然不能和武將比,但絕不文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