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夫妻也看出來了,群哥淳哥不可能留在村裡守業,必定要金榜題名,周家兩個舅舅拽也得把孩子拽去京城發展前途。
清兒從小就得秀娘疼寵萬千,出嫁前這幾年是她們能做伴的最後幾年了,大嫂讓閨女好好陪著秀娘。
大嫂知道秀娘是個內秀的人,有閨女在身邊大呼小叫的撒歡,她也能開懷展顏。
對這三個孩子,秀娘付出比自己這個親孃要多的多,弟妹太苦了,孩子們能孝順她,讓她開心也是好的。
在家宴客,清兒和英子負責張羅大家,也是給族學孩子們的考驗。
周家算是親家,彼此可以守望相助,後輩們多聯絡以後也有諸多好處。
“今年你家很出彩,出了不少人才呀。”
周家嬸子坐在一邊和秀娘說話喝茶。
“這兩年管得很嚴,之前族老們付出了很多心力,其實多半都是族老和村長的功勞,根基打的不牢靠,我用什麼法子都不好使的。”
這一點秀娘很清醒。
“沒錯,李家門風清正,你家靖哥定親了,是孫家吧。”
“對,孫家姑娘。”
“他家好像因為之前的死了,你知道吧。”
“我知道,孫家和我們主動說了這事,我們也不在乎,我瞧著這好姑娘不歸他家。”
“這倒是,秀兒我看你精神頭好多了,看你現在過得好,我們也放心了。”
“嬸子,謝謝您來看我,讓您費心了。你儘管把孩子交給我就行,我給您修的立正的。”
“我就是信你,才把孩子送來的。讀書沒天分,不得已想到你了。”
周家送來的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
緙絲和織錦不是女孩專屬,很多手藝高超的其實也有男人,更能長期堅持,守得住家業。
周家幫著李家蓋織造坊,圖紙是秀娘提供的,主要是外牆要厚實,要有外面的火牆,冬日裡給屋裡提供些溫暖。
織造坊裡面是不能生活放冰的,布料很容易著火,只能想別的辦法,冬日太冷也扛不住,手都凍硬了沒法幹活。
他們已經商量好了,周家出一份錢幹織造坊,負責銷路,聯合起來做生意,將來有學出來的可以回村幹,這都是以後的事了。
周家每年有幾個名額可以送人過來學織錦和緙絲,分兩成紅利走。
秀娘單獨佔一成紅利,她也出錢出手藝了。
宗族和族學一共分兩成紅利。
剩下的對半開,給李青李嚴倆兄弟,人家倆出不少錢。
他倆要負責對外的銷路,不能全靠周家。
周家是來學手藝回村開作坊的,作為自己村子發展的作坊做準備的,早晚要分開。
二麼就是給秀娘出頭,讓她幫忙帶帶孩子,學個手藝,挑個好手。
而李青李嚴是自己人,要守家的,為李家村的作坊長遠發展,需要兩個經商管事厲害的人物站出來拿事。
你不能把寡婦推到前面來主事,這與名聲不好聽。
下午孩子們才回去的,留下的孩子也有地方住,姑娘住在秀娘這裡,小子則住爺爺那個院子,人家來是帶口糧的。
單獨有學徒費給秀娘,包吃住,這是周家人給她的。
學緙絲的學徒費可不少,一人一年就是五十兩銀子,五年起步,一次付清,五年內徒弟所有賺的錢都歸秀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