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拿了荷包把銀子倒出來交給曾爺爺,望著全屋的人,昂著頭開口:“錢給你們了,以後我師父有難處,你們可不能看著不管,就算是親戚情分,我師父可沒有半點對不住咱家的地方。”
“那肯定,我們不是那忘恩負義的人,好孩子,讓你為難了。咱家想蓋院子,不然你哥幾個沒法說親了。”
英子嬸嬸把她拽過來摸摸頭。
“那可說好了。”
“說妥了。”
大爺爺輕笑一聲。
“對外不要亂說話,以後秀兒還要收徒,別讓她難做人,老大,過幾日你去接周家人過來,他們會給咱村的作坊投錢入一股,有孩子過來學手藝,做好東西那頭負責往外賣。”
“行,我去。”
“那蓋房子不?”
“暫時不行,要等明年,今年忙不過來。”
“成。”
秀娘手裡有了活錢也就不用太辛苦,主要精力放在緙絲佛像上,這回要憋個大的,還是要送去京城的替孩子們鋪路。
至於自己這頭,就是做宮花扇子打發時間,多用來教孩子們讀書,嬸子們學手藝。
夏天到了,酒坊開始分賬,陸續回收不少錢回來。
去年的錢沒分,今年一起算賬,爺爺他們去一趟京城帶去了宗族的一部分錢,這些都要拋掉。
重新核算後,族學和宗族各自得了三百多兩銀子,爺爺一家得了一百多兩,去掉去年的賬就是這些。
剩下糟貨賺的是單門算的,並不在這個賬上,這只是酒錢。
今天開族會,大家都端坐在祠堂門口等候。
李二叔先給大家報了去年到今年的賬目,花了哪些,用了哪些,哪些支出和進賬。
最後才總結了,“今年酒坊進賬了,剛才報賬都聽清了吧,去年我家恆哥在京城買院子定親,宗族也出了一份錢,今年出酒還給宗族,賬就平了。”
“沒想到有這麼多。”
大家都喜氣洋洋的。
“先說下別吵吵啊,族學的錢不給任何人分,這是老例都明白吧。”
“明白,聽您和族老的。”
村民沒沒啥意見。
“宗族的錢有三百多兩,我們現在有幾個計劃跟大傢伙商量,一個是織造坊要做準備了,投一份錢是一百兩,周家也投一百兩,秀娘投二百兩,李青李嚴各投五百兩,咱們做織造坊,能應不?”
“能。”
“剩下的錢也沒多少了,看著挺多其實沒多少錢,我們琢磨著買個鋪子做酒鋪,這樣自家酒有地往外賣,這個算族產,不歸個人行不?”
“行。”
村民都答應了。
“最後是糟貨的錢,族裡算了一下有二百多兩,我家老爺子說了,恆哥得了族裡的支援,我家那份糟貨錢今年捐給族裡或者捐給族學蓋祠堂都可以,聽長輩們安排。”
也就一百多兩的事,爺爺再三考慮還是捐給族裡了,今年不分這錢了。
“這二百多兩給大家分了,我家糟貨上該分一百五十多兩,單門放一邊後邊再說這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