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期沒過不能動土,蓋房子不著急。”
爺爺擺擺手。
一家人商量好,這買地的事就定了。
翌日清晨二叔和大哥一起進城拉著中人去了衙門把土地過戶了。
一直忙到中午才回來。
“回來了,吃飯了沒?”
“沒吃,給我們弄點吃的,餓的肚子直打鼓。”
大哥擺手,臉上脖子上全是汗。
“哎呦!怎麼不吃點東西再回來,就生餓著呀。”
大嫂心疼的埋怨。
“哪有錢吃飯,紅契要稅錢,中人也要按規矩給錢,我們叔侄倆兜比臉乾淨,一早上到現在水都沒喝一口。”
秀娘趕緊給打了兩盆水好讓叔侄倆洗洗臉擦把汗,婆婆和大嫂忙著去給他們填碗筷,飯菜早做好了,一直等他們回來。
“爺爺,都弄好了,您過目。”
老爺子拿起來仔細看了兩遍,臉上才露出了笑容。
又把東西給公爹看過,又傳給了秀娘。
“秀兒,你也看一眼吧。”
她接過地契仔細看了看,心裡想著這算給李平夫婦積德了,也給倆孩子留條後路,自己不白佔原身和李家便宜。
“這我就放心了,相公該高興吧。”
“娘……。”
群哥懂事的朝她露出笑容,望著母親的眼裡很是擔憂。
“我沒事,乖兒子,快吃飯。”
“爹,這事安排好了,明兒正好開族會,就給大家都說一說。”
轉過臉李二叔對秀娘認真的開口:“侄媳婦,你放心,只要我還是村長,就不會讓人欺負兩個孩子,孩子讀書的事你不用操心,該打該罵我不會手軟,這是我李家根苗,我不會撒手不管。”
“二叔,謝謝您照顧我們母子。”
“秀兒,你前兒說的女娃子學本事的事,給你叔也說說,看看能成不?”
奶奶想起這事提醒了她一聲。
“哦,是這樣,我給清兒請了王嬤嬤來咱家教規矩,我心裡惦記著族學,其他姑娘也能進來學學,這人都是現成的,姑娘教好了嫁的好,也能提攜兄弟,對姑娘也是好事。”
秀娘很認真的把自己的想法給二叔說了。
“前兒爹和我說了,我和其他族老們前兩天商量了一回,今年不行,錢不夠用,土地剛買進門,還沒有入賬,中午管一頓飯是要花錢的,明年吧,讓清兒好好學,學出個摸樣來,我也好跟大家去說。”
事是好事,二叔能培養出縣令和舉人,水平和眼光不差什麼,他自己也是秀才呢。
李家算望族一類,不是看錢多錢少,而是看族人出了幾個有功名的兒郎。
可族學筆墨紙硯,中午還管一頓飯,這些都要錢,書籍是要錢,書可是很貴的。
“也對,聽您的。我前些日子拾掇箱子,整理了相公的書籍,我打算把這些書籍捐一些給族學,家裡留下一份,剩下的都是重複的,留下也浪費了捐給族學吧。”
讀書人有抄書的習慣,李平可是舉人頭名,字相當漂亮,多年苦練出來的,家裡積攢了不少手抄本,四書五經全都有,這些都是珍貴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