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李建成大吃一驚,“這……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元霸說是昨大中午,唉!我們述是晚了一步,沒有最後見聖上一面。
李淵心中不勝遺憾,臉上掩飾不住他的內心沮喪,他沒有能最後見聖上一面,他未盡人臣之道,而且還可能會被御史彈劾,儘管一個月前聖上頒詔,不準天下刺史進京探病,其實也就是不準天下刺史來送葬,但他是隴州刺史,又是皇親,聖上在離他治下不遠的仁壽宮駕崩,他卻不在場,這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旁邊李建成心中也很失望,他已經得到舉薦為官,現在聖上駕崩,新帝登基,一切又要推到重來,他舉薦做官之事又變得遙遙無期了他心中不由長嘆一聲。
只有李世民不關心皇帝駕崩,相比皇帝,他更對眼前的楊元霸感興趣,他的師傅長孫晟給他講過楊元霸的故事他很崇拜楊元霸。
李世民牽住楊元慶的乎,好奇地抬頭問他:“元霸大哥,你真是十歲從軍嗎?”
楊元霸蹲下,按住李世民的肩膀,眯起眼睛笑道:“快點長大,到豐州大利城去,我請你喝馬奶酒,說不定我還能帶領你和突厥人作戰你怕死嗎?”
李世民拍拍胸膛“死在沙場是我的榮耀,戰士是沒有怕死的。”
李淵見楊元霸說得認真,便連忙拉過兒子,乾笑一聲道:“楊大哥是和你說著玩的,你還當真了!”
楊元霸也笑了起來,他接過夥計的紙包,付了錢,便對李淵拱拱手道:“世叔那我先走了。”
李淵也向他拱手回禮,“賢侄,我們後會有期!”
“楊大哥再會!”李世民也向他招招手。
“再會!”
楊元霸擺擺手,又向李建成點點頭,便拎著長槊和馬袋下樓去了,看著楊元霸走遠,李世民仰臉問父親,“爹爹,你怎麼不准我去大利城?”
李淵最喜歡這個聰明無比的次子,他摸著李世民的腦瓜笑道:“等你長大後再說。”
他覺得還是不夠教育兒子,又蹲下來對他肅然道:“你要記住了,任何時候都不能把自已的性命交在別人手上,你記住了嗎?”
李世民點點頭,“爹爹,我記住!”
“走吧!我們吃飯去。”父子倆進屋去了。
“夫人,元霸說他有事,先走一步。”
在長安酒肆和李淵父子偶遇,使楊元霸已經開始意識到,人心並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樣簡單,不是非黑即白,一切事情都是變化之中,所有人都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李淵對楊堅駕崩的悲傷痛哭是出於真心,此時此刻,李淵絕對沒有想到,他有一天會親手推翻他所痛哭的這個皇帝所建立的王朝。
李淵更不會想到,他兒子李世民會親手殺死手足兄鼻,再逼他退位。
歷史本來就是一筆糊塗帳,自己是這個時代的異數,隨便一個舉動都會攪動整個歷史走向,可畢竟此時也是局中人,元霸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力積蓄實力,保全家人。
楊元霸的心結終於豁然解開,其實他根本就不用去考慮楊業的陰毒狠辣,歷朝歷代,哪個帝王不陰毒狠辣?
楊雄也是一樣,如果他不毒辣陰狠,他又怎麼可能篡位當上皇帝?登基後幾乎殺絕北周皇室。
楊業的狠毒也很正常,是一種正常的帝王品質,只要他不觸犯楊業的底線,楊業又訶必殺他,就像昨天一樣,楊業不是也沒有殺他嗎?
其實對於一個帝王,不用去考慮他的人性善惡,他的仁德道義?他楊元霸只要管好自己,只要順其自然,他是楊素之孫,就應該支援楊業,這就是自然。
既然他答應為帝國之盾,他就應盡力所為,如果有一天,他無法阻止楊業覆滅,無法阻攔歷史大潮,那他就該順從潮流,接過楊業的大業之旗,繼續捍衛新的王朝,並建立歷史上真正的天武王朝。這並不違揹他的誓言,也符合歷史的發展,這就是自然,就是天意。
楊元霸猛抽一鞭戰馬,向京城疾駛而去。
楊約在兩天後便成功奪取了京城的兵力,控制整個京城,隨即釋出皇帝楊雄的死訊,並公佈楊雄遺詔。
“皇太子業,地居上嗣,仁孝著聞,以其行業,堪成聯志,但令內外群臣,同心戮力,以此共治天下,聯雖瞑目,何復所恨?”
一時滿城裹白舉哀,皇帝楊雄的節儉自律早已深入人心,他在位二十餘年,天下承平,社會安定,他的去世無疑使無數京城人儼如失去了父親……
五天後,天武帝楊雄的靈柩返回京城,數十萬人自發去朱雀大街迎接靈柩的歸來,人們為楊雄披麻戴孝,跪地號哭大慟,整個京城彷彿置身於一片悽風慘雨之中。
在大興殿前為皇帝楊雄出殯後,太子楊業在大興殿接受百官朝賀,正式登基為新天子,他尊父皇楊雄的廟號為文帝,但暫時還沒有更換年號,楊業初即帝位,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他雄心萬丈,要完成父皇未盡心願,他要創造千秋功業,但此時此刻,楊業的帝位並不穩固,內戰的陰影已經籠罩在天武天空。
作者感言:
群武天下第一部份故事到此就結束了,接下來會為大家奉上後續故事,如果大家喜歡這部書,請幫忙為他投票,截止目前還沒有收到月票,請大家多多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