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陣營之中,新增了一批來自曹氏陣營的猛將,實力大增。
白曉文另派曹氏降將,收攏安陽大戰的潰逃部隊,自不必說。
不過,另外還有三個讓白曉文很在意的人物,並沒有投誠。
有兩個是俘虜,郭嘉、戲志才。
荀彧去勸降的時候,郭嘉、戲志才兩人,已經聽說了曹操長垣自刎的訊息,咳血數升,臥病在床。
兩人其實都有種自責的心理。
作為隨軍謀士,聲東擊西、以曹熊為誘餌,讓袁氏分兵剿滅曹熊,一石二鳥的計劃,本來就是郭嘉提出來,戲志才予以完善的。
結果,這一計策竟是被敵軍看破,直接導致了曹軍在謀劃上失去先機,大敗虧輸。
相比起來,曹操陣營的武將,就沒那麼多的心理負擔,尤其是張遼等人,跟隨曹操的時間還短,尚未形成終身侍奉曹操為主公的固有觀念;再加上他們在戰爭中都已經盡力,當然就不會內疚。
郭嘉本身就很自負,而且也確實是第一流的謀士,所以對自己的期許是極高的,出現這樣巨大的戰略敗筆,導致輔佐的主公敗亡,對他們的打擊之大,可想而知。
更不用說,曹操和兩人的私交非常好,這種君臣良友的關係,古今都可傳為佳話的,但現在,唯有更增感傷。
對於白曉文的招攬,兩個謀士很堅決地拒絕了。
郭嘉託人傳話道:“我二人籌謀帷幄,所仰仗的就是這方寸之間(方寸:心)。如今方寸大亂,我等已經是廢人,即便輔佐大司馬,也毫無用處。大司馬若是要殺我二人,以絕後患,我等引頸就戮;若是不殺,我二人亦將歸隱山澤,再不問世事。”
白曉文當然不會殺郭嘉兩人,主要是兩人都是文士,殺之無益,反而有害。
得到傳話之後,白曉文也就不再強求。
郭嘉、戲志才這種謀士,心氣太高,確實是“輸不起”的。注意,這裡的輸不起,並不是指輸了賴賬,而是不能輸、不敢輸!一次重要的計策輸掉,之後再作為謀士出謀劃策,勢必就會增加很多顧忌。簡單地說,就是自信被打沒了。
白曉文捫心自問,他自己如果輸一次,會不會也產生這種自我懷疑的心態?
不太好說。因為白曉文到現在還沒輸過。
不過,白曉文希望自己的韌性,能更強一些,向百折不撓的曹操、司馬懿學習,一次計策輸掉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喪失信心。
郭嘉和戲志才這次嘔血病倒,倒是印證了一句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白曉文只能讓醫官好好調理郭嘉、戲志才的身體,並對二人言明,等到他們病癒之後,任由自去。
至於另一個人才,就是賈詡了。
賈詡的謀略水準,在三國演義之中也是第一流的。而且這貨求生欲極強,頗有些“你們死你們的,我自己活著就好”的感覺,如果能抓住,白曉文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讓賈詡輔佐自己。
然而……賈詡早就跑了!
白曉文調查之後才知道,賈詡是和郭嘉二人,一起跟隨曹操北征的。但是,決戰當夜,夏侯惇被白曉文使用調虎離山之計,調走之後,賈詡就默不作聲地跑了。
最後南大營被燒,郭嘉、戲志才都被逮住,但就是沒有抓到賈詡。
白曉文也沒辦法,他也不能通緝賈詡。否則逼急了,讓這傢伙跑到其他陣營,也是一樁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