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宓呆了呆,又說道:“那下一次三國位面,還有我嗎?”
這件事白曉文已經查詢過,便開口答道:
“沒有了,以後再也不會出現,除非……”
白曉文停頓了一下。
甄宓很聰明,指了指自己的鼻尖:“除非我死?”
白曉文點頭。
甄宓又道:“夫君能把妾身的父母兄長,都收為追隨者嗎?”
白曉文緩緩搖頭:
“剛剛給你用的那顆許願樹果實,最低價值一百萬靈能點,而且有價無市。你現在還不知道一百萬靈能點的概念,不過可以理解為整個冀州的財富相加。
“此外,就算有錢,有多餘的許願樹果實或者追隨者契約……也很難招收你的父母兄長作為追隨者。他們和我,缺乏瞭解。”
甄宓嚇了一跳,說道:“是妾身無知之言,夫君不要為難了。”
這裡提一下,收服靈界原住民的問題。
以前也有人收靈界的原住民作為追隨者,不過都是“影響力”極其微小的原住民人物,比如一些大眾臉副將、偏將等等。
白曉文這次收甄宓,算是一個大手筆,因為甄宓是袁紹的兒媳,同時又是曹操的兒媳,還是大魏皇后,自身還是稀有首領級數,難度比收一個偏將,要高十倍不止。
越是能力強大、收服價值高的原住民,在靈界位面的“影響力”越高,也越難收服。
別看白曉文如今統一三國,成為大燕皇帝,手底下有無數忠臣猛將。
這些人認的,都是“大燕皇帝袁熙”這一身份,而不是“覺醒者白曉文”的身份。
要收原住民做追隨者,必須向對方坦誠自己的覺醒者身份,但又不能透露大一統的輪迴重塑資訊——觸發的4級懲罰,可不是開玩笑的。
為什麼要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覺醒者身份呢?
因為追隨者契約的關係,在訂立契約的過程中,哪怕對方有一點點微小的疑慮,都會被放大,增加契約失敗的機率。
而那種影響力高的原住民,一般都有自己的原則和堅持。
即便被一時誆騙成了追隨者,在發現自己被騙之後,也一定會產生逆反和憤恨心理。
這可了不得,這違反了追隨者契約的絕對服從原則,追隨者會被契約的效力當場抹殺的。
舉個例子,如果有人以劉備的身份切入——先不說這一切入身份有多不現實——想要收服關羽或者張飛。
他對關羽說:“二弟,來,為兄給你們看個寶貝,在這邊籤個名。”
關羽也許會照做,因為劉備是他的義兄。
但是成了追隨者的關羽,很快就會發現不對勁,並弄清真相:自己的兄長劉備已死,眼前這個人是冒牌貨。
關羽自然是火冒三丈,想要一刀砍了丫的。
在關羽產生這一想法的瞬間,他就會被契約效力抹殺,下一次輪迴,關羽仍然會出現。
然後這位以劉備身份切入的覺醒者,白搭了一份珍貴罕見的追隨者契約,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