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急忙說道:“那收取西川之事,豈不是成了泡影?”
荀攸說道:“西川雖然重要,但不及中原,乃是主公根基。”
法正嘆息:“孫策這次進攻合肥,或許並非全力進攻,而是吸引燕公的兵力,為劉備收川,創造一個安全的外部環境。在下敢斷定,劉備和孫策之間,必然達成了某種協議。”
席間眾將似有不信之意。
畢竟,劉備和孫策,一直在爭奪荊州,人腦子都快打出狗腦子了。
白曉文點頭說道:“此言有理。或許劉備已經向孫氏承諾,奪取益州之後,就將剩餘的一半荊州割讓給江東。如此一來,江東、西川兩家,便可合力抵抗朝廷大軍,避免被我統一。”
白曉文的眼界,比荀攸這樣的原住民謀士,更開闊一些。
他知道諸葛亮的外交能力;更知道江東有頂級覺醒者切入。
兩家聯合,甚至結成同盟,都不是什麼稀罕事。
經過歷次大戰,近乎算無遺策的表現,白曉文的謀略深遠,在部下眾將中已經是共識,聽到他確認孫劉聯合,眾將都不再懷疑。
“那麼燕公的意思是……”法正低聲詢問。他覺得,白曉文在接到這一訊息之後,過於鎮定了,僅僅是稍微皺了皺眉頭。
要麼是燕公年紀輕輕就有了驚人的養氣功夫,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要麼就是燕公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也作好了應對之策。所以,法正試探性地詢問一句。
白曉文笑道:“我出征漢中之時,已經命兩員大將:張遼、徐晃駐守豫州。合肥告急,可命二位將軍屯守,加派精兵良將。西川,斷不可讓給劉備,否則三足鼎立之勢一成,短時間內天下再難平定。”
法正大喜,離席拜道:“燕公高明!”
荀攸說道:“主公,孫策驍勇,江東之眾也是精銳之師。如果他們攻破合肥,該怎麼辦?”
白曉文說道:“如何屯守合肥,我已有定策了。”
白曉文當即傳令,命張繡、喬蕊兩將,帶領各自部下兵馬,星夜返程,回援合肥。
在兩人出發之前,白曉文交給張繡一個長匣,說道:“張將軍抵達合肥之後再開啟。此匣中藏有十萬雄兵,若能善用,足以拒孫策。喬將軍從旁協助守城,不可懈怠。”
張繡不明其意,接過長匣,與喬蕊同時領命而去。
白曉文微微嘆了口氣,江東孫策此時出兵,雖然說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不過確實還是打中了他的七寸。
原本收川,要面對劉備麾下的文臣武將,就已經壓力很大了。
劉備此行,謀臣帶上了龐統、徐庶,武將帶上了關羽、趙雲,還有新近收服的黃忠、魏延。
而白曉文為了防備東吳,已經把張遼、徐晃安排在了豫州屯守,現在又不得不遣走張繡;麾下除了張郃外,就只剩了一個剛收服的馬超,是領主級猛將。
在兵力方面,白曉文也不佔什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