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吧!”
宋哲扭扭脖子,大步往土牢而去。
在王立看來,尚可喜確實沒用了!
前不久,本想借尚可喜的書信騙來清國璽印,可惜沒能實現;
而今,那個神秘的細作潛入過土牢,定然知道尚可喜被囚牢中;
此時的皇太極,肯定知道書信是假,再也不會引兵接應;
能否殲滅一批八旗兵,其實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尚可喜不能留!
斬了他,歷史上的清朝“三藩”就只剩下兩個!
再尋個機會,堂而皇之地除掉吳三桂,“三藩”就只剩下耿仲明!
至少,自己改變歷史的嘗試,又做了一些努力!
……
王立的料想沒錯,皇太極沒有上當——圍困大淩河的八旗兵,再一次撤回西平堡!
本以為此事已經結束,哪知道,皇太極再次派來議和使臣!
王立更不知道的是,皇太極此舉,其實是經過了深思熟慮,誠意滿滿!
或者說,皇太極是迫於無奈!
沒辦法,王立的作戰方式太過奇特,讓八旗兵很難適應!
結合細作的情報來看,皇太極甚至認為,王立是自己命中的剋星!
因為……
自朱由檢登基之後,八旗兵與明軍有過五次交鋒!
除了崇禎二年攻打京師的那一次,其餘四次全都遇上了王立,從沒討到半點好處!
崇禎二年的年初,王立率軍突入遼河平原,奇襲西平堡;
再加上之後的幾次小規模戰鬥,八旗兵死傷兩千餘人,損失並不算大;
但是,因為莽古爾泰的側福晉遭受欺凌,始終耿耿於懷,成了兄弟反目的導火 索;
崇禎四年,明軍修築大淩河城,統帥祖大壽與萬餘明軍被圍城中;
眼看城池將破,卻不想,王立以監軍的身份前來督戰;
幾次交戰,八旗兵死傷六千餘人,損失糧草輜重無數,被迫退兵;
正是大淩河城的築城,明軍在遼河平原紮下了釘子,讓皇太極如刺在喉;
崇禎四年,又是那王立,派遣麾下部將曹文詔深入蒙古,搶走戰馬萬餘匹,並且擄走了海蘭珠;
為了贖回海蘭珠,又損失了四千多牛羊馬匹;
崇禎七年,八旗兵第二次從長城入關,兵進大同;
還是那王立,派遣部將曹文詔深入科爾沁;
這一次,損失的不僅僅是牛羊馬匹,還有兩千多八旗精銳,以及即將過門的海蘭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