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清,你說說。”
弘治皇帝接連讓兩個朝廷重臣滾蛋回家養老去,也是讓朝野上下的官員一個個都心驚膽戰起來。
當官不容易啊,尤其是在大明朝想要當官只能夠考科舉,這很多大臣都是在三四十歲的時候才考上的,這頭頂上的烏紗帽來之不易,誰都不想就這樣輕易的丟了。
其實下去歷練、歷練也好,不就是走個過程嘛,反正大家其實都已經預設了現在的規矩了,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
無非就是去地方歷練一番,走個過程,該升職還是要升職的,不管如何,都是要比其他官員要更快很多的。
沒必要為了這個事情跟弘治皇帝死槓,這弘治皇帝難得提一件事情,也不是什麼特別過分的事情。
不就是改下翰林們以後的發展道路嘛,總歸來說,這大明朝廷的重臣以後還是出自他們這些翰林院的翰林。
“陛下所言有理!”
“這一次的疫情確實是暴露了很多的問題,適當的去歷練也是好的,多知曉百姓疾苦,對於官員來說也是好事。”
“更何況連太子都是從知縣、知府、布政使一步步的在歷練,大家也都該學習、學習。”
楊一清自然是聰明人。
“嗯!”
“說得好,太子原先是什麼樣的,大家相比也都知道。”
“但是現在太子經過了歷練,已經成熟了很多,翰林院的翰林們,作為我們大明的重要儲備人才,自然也是要多加歷練,不僅僅要有才華,而且還要有治國安邦之能力才行。”
弘治皇帝笑著點點頭,然後看了看楊廷和說道:“楊廷和,你說說看。”
“陛下和諸公所言有理。”
“臣也以為應該進行歷練,知曉地方的情況,體察百姓的疾苦。”
楊廷和心裡面一千萬個反對,但是嘴上卻是不能反對。
他熬了十多年前才重新來到朝堂,得到了天子的重用,他可不想就這樣回家養老啊。
所以即便是不支援,但也要表示支援。
他的心裡面很清楚守舊派的大本營就是翰林院,這些翰林們不需要什麼太多的考核,升遷都是可以非常快速的。
可是一旦下放到地方去歷練的話,他們就要和地方的官員一樣參與考核了,每年的稅收增長情況、人口增長情況、道路修建了多少等等。
這些都硬性的指標,如果想要升遷那就必須要幹出一些業績來,這自然而然的也就慢慢的變成了實幹派的人了。
這對於守舊派來說,肯定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了。
但天子的意思就是這樣,他也沒有辦法,更何況群臣們還不是一條心,還有實幹派的官員在支援,沒辦法說像以前一樣,群臣齊聲反對,縱然是天子也要收回自己的旨意。
“嗯,那此事就這樣定了。”
“從今以後,翰林院的翰林都必須要去地方進行歷練,只有表現優異者才可以成為朝廷重臣。”
弘治皇帝滿意的點點頭,隨即掃視一圈將此事給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