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假期總是短暫的,正德3年很快就到了。
金鑾殿,群臣一個個都面帶笑容,新年半個月的假期是真的爽,每天都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家吃吃喝喝、好好的休息,有些外地的官員甚至於都還可以回鄉看看自己的老父母,儘儘孝心。
想想以前,這當官根本就沒有多少休息的日子,每天天還沒亮起來趕早朝就算了,關鍵是這一年到尾,能夠休息的日子寥寥無幾。
至於說過年回自己的家鄉看看父母,那更是一種奢望。
很多人從考上進士開始一直在外做官,可能做了幾十年的官,到老了,身體不行了,這才允許回自己的家鄉去養老,又或者是自己的父母走了,這才可以回家丁憂守孝。
以至於有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詩句出來。
這並不是誇張,而是古代官員的真實寫照,越是做官做的大的人,往往越是沒辦法回自己的家鄉。
像李東陽、劉健、謝遷這種,李東陽是已經快要七十歲了,身體都已經快不行了,天子這才恩准他,最終能夠落葉歸根,死在自己家鄉,這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還有劉健這種80多歲才退休的,他從34歲考上進士之後,在之後將近50年的漫長歲月,幾乎都是在外地做官,整個過程當中很少、很少有時間和機會能夠回家看看自己父母的。
只有到了七老八十了,這才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這就是最典型的古代官員寫照了。
用讀書人的話來說,忠孝兩難全,唯有先為天子為國盡忠了。
不過自從劉晉主導弄出了這個休沐法典之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尤其是現在伴隨著火車和汽車的出現,交通變得非常的便捷。
即便是從京城到南方的江西、湖廣、浙江、兩廣,甚至於四川、雲貴等地區,有了鐵路都已經變得非常的便捷,再加上汽車和公路,過年期間又有半個月的假期。
這回家過年也就成為了可能,並且現在電報和電話也是開始慢慢的普及起來,即便是出了什麼事情,靠著電報和電話也能夠開始的處理。
在這方面,從弘治皇帝開始就沒有任何的限制,自古帝王都講究以孝治天下,對於官員們過年回家孝順父母,自然是不能反對的。
這到了正德皇帝了,那更是如此了,畢竟弘治皇帝都還好好的活著,你這肯定是要講究孝順的,要做給天下人看的。
這過年期間回自己的家鄉這也是已經成為了一個常態,不僅僅是京城的這些打工人是如此,京城的官員們也都是如此。
甚至於有時候正德皇帝會非常大方的恩准自己的一部分妃子回家鄉去看看自己的父母,這讓天下都是傳唱天子的仁德。
要知道古代的皇帝的女人,其實遠沒有表面那麼風光,更多的還是淒涼。
進了宮的女人,基本上一輩子到死都可能在宮中,那些給天子生了孩子的妃子可能會好一些,地位也會得到提高,同時老了以後也還可以前往自己兒子的封地跟著自己的兒子享福。
要是連個一兒半女都沒有留下的,等到天子走了之後,那就是真的淒涼了。
在大明朝前期的時候,甚至於還有殉葬制度,就是天子在死之前會指定一些妃子一起殉葬,一般殉葬的都是沒有子女的妃子,有子女的妃子基本上都不會被殉葬。
這個制度在朱祁鎮時期被廢除,這也是朱祁鎮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值得讓人讚揚的地方了。
所以這女人一旦進了宮,等於說是進了死牢,想要過得好唯一的辦法就是取悅天子,天子喜歡了,日子就好過了。
但是後宮佳麗三千,個個都是美女,想要在這樣殘酷的競爭當中得到天子的寵愛,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更何況各種各樣的宮鬥也是極其的厲害,一個不小心甚至於永無翻身之日。
大明朝來說,這種情況相對還要更好一些,因為大明朝有太子制度,嫡長子制度下,皇位的爭奪並不如其它的朝代那麼慘烈,這後宮的鬥爭相對來說也更平和一些。
再加上大明朝後宮的女人基本上都是來自普通家庭的女子,往往沒有強大的靠山,相對來說就更好很多。
但是這成了天子的女人之後想要回家一趟,看看自己的父母和家鄉,這幾乎都是奢望,歷朝歷代都不會輕易的說允許後宮的妃子出去的。
現在正德皇帝每年都會允許部分的妃子回家鄉看望父母,這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了,可以說是恩典了。
當然,這也是經過了很多考慮之後做出的決定。
朱厚照後宮裡面的女人太多了,來源也是非常的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