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鎮海王> 第2252章,產能過剩、經濟危機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52章,產能過剩、經濟危機1 (2 / 3)

生產出來的布匹主要都是銷往這些地方,以外銷為主。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再加上抓住帝國本土產業升遷換代的好時機,南雲省的紡織廠是遍地開花,紡織業發展的極其迅勐。

此時,在南雲省西極港這裡的一座大型工廠這裡,劉晉就在這裡參觀、視察。

眼前這座名為錦雲紡織廠的紡織工廠,規模很大,佔地面積很廣,僱傭了超過2萬名紡織工人,擁有大量先進的紡織機器,產量非常大。

劉晉帶著自己的僕人、管家,乘坐著幾輛頂級的賓士汽車來到錦雲紡織廠,再加上劉晉本身的氣質和氣場,這錦雲紡織廠的東家謝雲山一看,立即就屁顛、屁顛,熱情萬分的前來接待。

沒辦法,今時不同往日了,現在的紡織業早已經是一片屍山血海的紅海了,競爭極其的激烈和殘酷。

謝雲山算是大明第一批紡織產業資本家了,經歷過紡織產業發展的黃金期,到白銀期,再到現在的紅海期。

他最早的時候是在天津這邊開紡織工廠的,那個時候,紡織出來的布匹非常的長相,機器紡織出來的布匹不僅僅成本非常的低,而且質量也是非常可靠、相當的不錯。

相比起傳統的手工紡織布匹來具有非常大的優勢,當時一匹布可以賣200多文,而成本還不到50文,利潤非常的驚人。

再加上機器的紡織效率,可以說紡織廠就是下金蛋的母雞,日進斗金,財源滾滾,直接刺激了大明第一批資本家和工廠主的誕生。

當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的時間。

在東方這片土地上任何賺錢的買賣很快就會吸引無數人的投入。

大明的權貴、士紳們也是紛紛加入到紡織產業當中,當時的紡織產業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技術含量,只要能夠買到新式的紡織機器基本上就可以躺著賺錢了。

一時之間,紡織工廠遍地開花,也是讓紡織產業迅速的進入白銀期。

好在大明帝國本身的市場足夠大,再加上在不斷的對外擴張和殖民,這才讓大明帝國的紡織業一直持續了足足20多年的黃金、白銀期。

但是伴隨著工廠越開越多,很快就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原材料嚴重不足的問題。

這一度導致棉花的價格直線飛漲,供不應求,後來劉晉弄出了羊毛紡織,這才大大地緩解了紡織產業的原材料不足的窘迫境地。

但是這依然還是不夠,西域、河中等地區的棉花種植園開始大規模的興起,大量的紡織業資本家自己建立種植園種植棉花。

可是這依然還遠遠無法滿足大明帝國龐大的胃口,轉頭又開始在全球的殖民地、藩國這裡大規模的建立種植園,這才逐漸的滿足了大明帝國這個龐大無比的市場需求。

一直到了最近這些年,劉晉使用糧食衝擊全球,讓全球各地放棄種植糧食,該種棉花和養殖綿羊之後,這原材料的問題才得到瞭解決。

原材料的問題逐漸的得到了解決。

但是人工成本上升,土地使用資金上升的問題,也是不斷的迫使大明的紡織產業不斷的進行遷移。

起初是從京津地區、淞滬南京地區遷移到內陸省份,後來又逐漸的遷移到西域、河中、南雲等地,有些甚至於直接遷移到海外的殖民地和藩國去。

紡織產業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內也是經歷了諸多的變遷。

並且從原先的單純紡織布匹到現在的慢慢的發展為以成衣、成品製造為主,紡織產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而現在大明的紡織產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產能過剩!

謝雲山看著自己的錦雲紡織廠,內心之中就充滿了焦慮和憂愁,他絲毫沒有一個大資本家、大工廠主的幸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