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可以離開石見國,另外一個就是從今之後,效忠大明天子,成為大明的老百姓。
對於成為大明的老百姓,效忠大明天子,原先的這些石見國人可是沒有半點牴觸。
本身來說,在倭國這邊就有很多人說倭人就是來源於中原大地,倭國和大明是一家人的說法在倭國還是很流行的。
另外倭國的貴族和武士階層,他們都是用漢字,寫漢字,文化上同根同源,也就是說的語言上有所差別。
再者倭國是大明的藩屬國,倭王都要向大明皇帝稱臣,他們石見國的人能夠直接成為大明百姓,效忠大明天子,這對於他們來說,不僅僅沒有絲毫的牴觸心裡,反而很多人覺得非常不錯。
身份一下子從大明藩屬國的子民變成了大明子民,這地位不是提高了一大截?
在倭國,他們是最底層的老百姓,但是這石見國成了銀山縣之後,他們就是大明人,這出了銀山縣,他們在倭國就是高人一等的大明人了。
不僅僅是幸太郎他們這些普通的老百姓如此覺得,石見國原先的貴族、武士等等也是如此。
以前的石見國弱小無比,大內家過來欺負,毛利家也過來欺負,尼子家也可以過來欺負,甚至於連旁邊的出雲國都可以過來欺負。
石見國的這些貴族和武士們也是受過了。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他們是大明銀山縣的人,身份搖身一邊,這變成了大明的地主、士紳了,誰還敢欺負他們?
大明接管整個銀山縣,沒有遇到任何的困難,銀山的貴族、武士、普通的老百姓都歡天喜地的轉身變為了大明人。
儘管整個銀山縣能夠說大明話的都沒幾個,但是這並不妨礙銀山縣上下的喜慶。
大明皇帝這邊非常的仁慈,因為考慮到銀山縣剛剛納入大明,所以弘治皇帝這邊也是下旨免除銀山縣三年的稅賦。
訊息傳到銀山縣的時候,整個銀山縣的人都歡慶起來。
在倭國,貴族和武士階層對普通老百姓的剝削也是非常的嚴重的,普通倭國百姓和大明的老百姓差不多。
辛辛苦苦一年到尾,很多時候都是連肚子都吃不飽。
現在大明天子免除他們三年的稅賦,這意味著他們這三年的日子可以好過很多了。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這是劉晉這邊向弘治皇帝請旨的,原先也是為了穩固大明對銀山縣的統治。
這裡畢竟遠離大明,這裡的人也都是倭人,大明人的數量很少,想要長久的統治這裡,需要強大的武力,同樣也需要一定的策略。
給他們一點甜頭嘗一嘗,這是很有必要的。
畢竟對於弘治皇帝而已,銀山縣這點稅賦根本就不算什麼,關鍵還是銀山縣這裡的銀礦,這個一旦開採起來,那才是源源不斷的白花花的銀子。
幸太郎賣力的幹活著,將沙子和水泥混合在一起,不斷的攪拌。
水泥這種東西實在是太神奇了。
起初和爛泥一樣,但是過一段時間之後,立即就變的堅硬如石,實在是方便,用來建造房屋、城牆、港口等等非常的好用。
“鐺~鐺~”
“開飯了~開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