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縣劉晉的老家下河屯,劉晉非常悠閒的在村子裡面逛,想要找到一點記憶之中下河屯的樣子來。
然而此時此刻的下河屯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變得再也找不到以前的一點影子了。
劉晉記得自己剛剛穿越過來的時候,整個下河屯都是非常窮苦的地方,灰色是這裡的主色調,破舊的泥土房,泥濘的黃泥路,還有衣著破爛,瘦骨嶙峋的村民以及海邊一排排煮鹽的灶臺。
所有的一切都在劉晉的腦海中浮現,歷歷在目,就彷佛是發生在昨天一般。
然而現在的下河屯,早已經大變樣,再也看不到破舊的房屋,所有的房屋都清一色的鋼筋混凝土的房子,統一的規劃和建設,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看起來就讓人賞心悅目。
村子裡面到處都已經用水泥進行了硬化,再也不怕下雨,下雪的時候了,道路非常的乾淨整潔。
就連以前煮鹽的海邊,現在也是大變樣,竟然修建起一個規模不小的碼頭,停泊了大量的船隻。
至於下河屯的村民那也是早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以前的時候主要是給地主種地和煮鹽為生,現在村子裡面的年輕人很多都已經是工廠主,商行老闆,船長之類的。
至於和劉晉家關係比較好的,像趙黑山一家,那更是了不得,兒子跟著劉晉,給劉晉辦事,這孫子又跟著劉晉的兒子,在給劉晉的兒子做事,一家人都跟著劉晉雞犬升天,早早的就已經在京津地區置辦起大量的產業,沒有在這下河屯居住了。
只有偶爾的時候才會回來看看老家,在老家這裡也是建有不錯的府邸,家裡面的孩子也都跟著一起讀書,上學,學習本領,脫離了原本的階層了。
除此之外,村裡也有不少的人移民去了海外和關外,最多的就是移民去遼東的。
遼東離這裡很近,到了遼東之後擁有大量的土地,小日子過的很舒服,關鍵是想要回來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火車早就已經開通了,乘坐火車就可以很輕鬆的往來,也可以乘船往返,都是很輕鬆,簡單的事情。
也有一些村民選擇留在了這裡,購置了漁船,海船,選擇出海打魚,做生意,小日子也過得不錯。
總的來說,比起以前來,大家的生活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都過上了好日子,是這個時代大明人的一個縮影。
小小的村子也已經大變樣,村子裡面的村民也是已經散步五湖四海,從事各行各業,人才輩出,早已經不是以前那個窮苦的下河屯了。
劉晉在自己的老家住了下來。
在自己的老家,劉晉也是修建了一座龐大的府邸,這是很久之前就讓人回家鄉修建的了,當然這是劉晉母親的意思。
這做人不能忘本,故鄉的根是不能丟下的,無論如何也是要在家鄉這邊留下點什麼。
其次也是為了以後考慮,這以後要是老了,想要回家鄉養老了,那也是需要一個地方的,所以也是修建了這樣的一座龐大府邸出來。
當然,這也是為了劉晉的身份和地位,好歹是遼國公,是內閣首輔,官居一品,在自己的家鄉自然是要有模有樣的,不能太過於寒酸了。
府邸修建好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了,劉晉從來都沒有回來住過,倒是劉晉的母親以及劉晉的幾個兒子,幾乎每年的時候都會回來一趟,住上那麼幾天,和村裡人聊聊家長裡短的。
只是最近的幾年,劉晉的兒子都已經長大了,也都被劉晉安排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劉母年紀大了,也不太想經常折騰了,故而才沒有回來。
現在劉晉的母親也離開了,這龐大的府邸以後怕是要一直閒置下去了。
這一次劉晉回來丁憂守孝,倒也算是派上用場了。
丁憂守孝的劉晉日子倒也過得非常的愜意。
真正的閒下來了,每天都是看看書,看看報紙,心情好了,就乘船出去渤海里面釣釣魚,小日子過的別提有多舒服了。
拿得起放得下的劉晉,似乎真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值得煩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