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藍天白雲。
筆直的水泥道路上,幾十輛汽車不急不慢的行駛著,而道路的兩旁,廣袤的田野一直綿延到視野的盡頭,此時馬上就要入秋了,麥田逐漸翻出金色的麥浪,遠遠看過去的時候, 彷彿一片無邊無際的金色海洋。
“停車!”
弘治皇帝看著車外的大片麥田,果斷的選擇了準備下車去看看。
很快,車隊靠邊緩緩的停泊下來,一輛輛汽車上面下來便衣的宮廷禁衛和廠衛的番子,迅速的在周圍進行警戒,太監們則是迅速的撐起了遮陽的大傘,開始用爐子燒水準備茶水, 更是從後面的大貨車上面搬下了茶几、座椅之類的, 以便等下弘治皇帝休息一二。
雖然說是一切從簡,但畢竟是天子,該有的還是一樣要有,後面跟著的幾輛大貨車裡面就裝滿了弘治皇帝隨時都要用到的各種物品。
弘治皇帝直接來到田野之間,拔下一株麥穗,仔細的看一看,也是忍不住直點頭對劉晉說道:“這麥子好啊,顆粒飽滿,麥穗沉甸甸的,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
“是啊,這山東啊,自古以來都是產糧大省,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啊,以前啊,這山東的麥子可是救活了不知道多少人。”
劉晉也是仔細的檢視,看完之後也是忍不住直點頭。
“嗯~”
“山東是個好地方啊!”
弘治皇帝直點頭, 一直以來北方几省當中最容易出問題是河南和陝西這兩省, 河南和陝西最容易出現旱災, 河南還特別容易出現洪澇災害,因為黃河在河南境內都是懸著的,比兩側的田野都要更高,非常容易就決堤,一決堤就會氾濫成災。
陝西,因為黃土高原的緣故,極容易出現饑荒,隨便來點災害就要鬧起來。
當然,這是以前的老歷史了,現在這兩省的人口遷移出去的是最多的,黃土高原這邊幾乎是遷移光了。
縱然是出現一些問題,也已經影響不大了。
河南和陝西最容易出現問題,北直隸和山西則是最容易鬧雪災,一鬧雪災來年就會出現饑荒,也是讓人不省心。
真正比較省心的就是山東了,齊魯大地,土地肥沃,人傑地靈,彷彿有神明保佑一般, 很少出現旱災、洪澇或者是雪災之類的, 也是一直以來大明最為重要的糧倉。
德州倉就是大明的四大糧倉之一, 設定在山東德州,就是因為山東這邊每年繳納的糧食特別多,在以前可是穩定北方的核心。
其它地方亂都沒有關係,只要山東不亂,山東的糧食能夠運出來,其它地方也都可以穩定住,但是如果山東也跟著亂了起來的話,那北方就真的要亂成一鍋粥了。
就在弘治皇帝劉晉討論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的時候,眼前這片麥田的主人開著收割機慢慢悠悠的朝著這邊走了過來,被隨行的侍衛們給攔了下來。
弘治皇帝一看也是擺擺手,示意不必太過緊張,還吩咐著太監們準備茶水招待這人。
“兩位先生~”
高成林看了看眼前這些在自己田野間看來看去的人,再看看如此多的人,還有如此的多的汽車,又擺開了架勢之類的,一看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也是笑著向弘治皇帝劉晉行禮道。
“這片麥田是你的吧?”
弘治皇帝笑著點頭,隨即指著眼前的麥田問道。
“是我的,這一大片的幾千畝地都是我家的。”
高成林點點頭說道,他家是地主家庭,這片田地也是世代相傳下來的。
“這樣說來,你還是個大地主咯。”
弘治皇帝看看對方,看對方的穿衣打扮似乎好像還是一個讀書人的樣子。
“唉,什麼地主啊,那都是老黃曆了。”
高成林一聽,頓時就笑著搖搖頭說道:“現在即便是家裡面有田地,也已經沒有人會給你種田了,我家這幾千畝地啊,還不是我自己種的。”
“哦,都是你自己的種的地,我看你似乎好像還是讀書人的樣子。”
弘治皇帝一聽,又笑著問道。
“不滿先生,我的確是有功名在身,是個秀才。”
“但時代變了,以前的時候,多少還是有些人給我們家種田,但是最近這些年來就再也沒有人來給我們種地了。”
“大家都去城裡面打工了,現在去京津地區打工很方便,收入又高,誰還來給地主種地啊。”
“但是呢,這田地啊是祖上傳下來的,我總不能將它給一直荒廢著,所以沒辦法,我也就只能夠自己來種了,所以也是買了不少的機器,這不,我就在檢修下我的收割機,再過段時間,這麥子差不多就可以收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