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看看林泮等順天府的官員,對於他們的情況豈能不知道。
古代當官很難,那都是要多少年寒窗苦讀才能夠出來的,至少要舉人才有資格去做官,但是想要考到舉人是非常難的。
連文徵明這樣的大才子,考了一輩子,從十八歲開始考鄉試,前前後後一輩子考了九次,整整考27年,他都沒有考上舉人。
還有祝枝山這樣的大才子,吳中四大才子之一,他考上了舉人,但是考進士這一關,前前後後考了七次,也沒有考上。
這古代能夠當官的那都是真的一步步熬上來,絕對不是那麼容易的。
故而對於自己手中的權力那也是倍加珍惜的,哪裡還捨得將手中的權力給放出去,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管,事情自然就多了。
以前城市規模小,事情少,還能悠閒的喝茶,現在京城規模日益擴大,人口暴增,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還想和以前一樣, 那自然是又累又辦不好事情。
可是一直這樣下去行嗎?
肯定是不行的, 京城越來也繁榮,對於官府這邊的職責要求也是越來越高, 後世為什麼官民比例很大,其實也跟官府的職責要求越來越密切相關。
古代當官,那是舒服的很,一個縣一個縣老爺帶幾個小官, 再來一些小吏、官差、衙役之類的就可以了。
因為古代小農經濟之下, 根本就不會有什麼太多的事情發生,他們只需要審審案子,主持下科考,有時候在組織下大家去修路、修城牆就可以了。
絕大多數時候, 這些官老爺都是在家裡面翹著二郎腿看看書、遊山玩水的, 皇權不下鄉,鄉鎮裡面有什麼事情,基本上族裡鄉親就解決了, 到不了官老爺這裡。
可是隨著小農經濟不斷的被破壞,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官府的要求就越來越高,事情也越來越多。
簡單來說那就是生產關係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的轉變和適應。
“林泮,你今年多大了?”
想了想,劉晉也是問起林泮年齡來,看他的樣子,也有六十多了, 也該退休了。
“下官已經六十有二了。”
林泮一聽, 頓時就臉色蒼白起來,劉晉問起自己的年齡來, 這該不會是要將自己送回家養老吧。
他可是捨不得啊。
回想自己的一生, 科舉考試這條路還算順利,但也是三十多歲中舉, 四十多歲中進士, 混了十幾年官場, 這才混到了順天府府尹這個位置, 好不容易做到了三品官員,他還想著以後能不能升一升到六部去當個尚書、侍郎什麼的。
“六十二了?”
“林大人, 年紀大了,還是不要太勞累的好。”
劉晉聽完, 微微點頭,想了想說道。
“下官明白,下官明白。”
林泮一聽,頓時就微微顫抖,隨即毫無精氣神的回道。
劉晉這個內閣大臣說自己年紀大了,不要太勞累了,自己以後就別想混了,還是早點回家去好好頤養天年算了。
只是,實在是不甘心啊。
自己才當了十幾年的管, 這三品的大員的官也沒當幾年,還沒有好好的享受手中權力的滋味呢。
這就讓自己回家去養老, 豈能甘心啊。
可是,不回去養老,恐怕也是不行了。
他在京城這裡當官, 劉晉的為人早就已經知道了。
這是一個油鹽不進的主,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想要走劉晉的後門,但劉晉那是一概不收, 順帶著還將送禮的人給狠狠的貶斥了一頓。
劉晉鐵面無私、兩袖清風,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且劉晉比起劉健、李東陽、佀鍾他們這些人來,還更加的兩袖清風。
他們好歹還會收一收孝敬、會收點潤筆費什麼的,劉晉那是從來不弄這些,也從來不給誰題字寫字什麼的。
當然劉晉他自己就是財神爺,有的是錢,根本不在乎錢。
能夠得到劉晉賞識的唯一辦法,那就是認認真真的做好手中的事情來,拿出優秀的政績了,即便是和劉晉沒有什麼關係, 他也一樣提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