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寧國一處小城市這裡。
此時此刻,恰好正值一年一度的大祭祀活動,整個小城的所有人都紛紛來到了河邊,在這裡搭建起奢華的祭祀臺,準備祭祀的貢品,同時家家戶戶也是準備好金銀財物,準備將它獻給本地的領主——熊闌!
伴隨著來自大明的二胡、嗩吶等吹奏出來的旋律,一身奢華服飾的熊闌踩著紅地毯一步步的來到河邊。
伴隨著熊闌的前進,除了漢人之外,所有人都紛紛跪拜在地,離紅毯最近的自然是婆羅門和剎帝利種姓的人,緊接著就是吠舎和首陀羅種姓的人,最外圍則是奴隸和賤民。
在祭祀臺這裡,則是坐了很多的漢人,這些漢人全部都是遷移到寧國,然後被寧國封賞在這座小城的。
熊闌是讀書人,同時又是寧國的官員,故而每年的祭祀活動都是由熊闌來支援完成的。
他所需要做的事情也是很簡單,
那就是現場寫一篇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祭文,然後對著所有人大聲的朗誦出來,再將它放到祭祀臺上面去焚燒就可以了,以此來向神明表達訴求。
這項活動是非常聖神而莊嚴的,也是一年一度最為重要的節日。
為了統治這片廣袤的大陸,統治這裡龐大的人口,寧國依照原有的種姓制度加以改進,將漢人放在了最高種姓,稱之為神明後裔,地位最尊貴,至於其它種姓全部都是為最高種姓的神明後裔服務的。
這種新的種姓制度起初是遭到了婆羅門、剎帝利的強烈反對,但寧國的屠刀可不會和他們講什麼太多的道理。
一番殺戮,殺到所有婆羅門和剎帝利都不得不接受了這個事實,並且還要自我洗腦的去維護這一切。
為了鞏固這項制度,寧國這邊也是制定了詳細的種姓法案,從法律上確立此項制度,同時在宗教上也是大肆的進行修改,在宗教上確認大明人的身份和地位。
原先的印度教,婆羅門是主管祭祀,是神的代言人,剎帝利則是主管軍政,地位最是崇高,但是現在,婆羅門則是屬於服務於神之子民的僕人和管家,剎帝利則是成為了寧國這邊主要的衙役、官場、小吏之類的,不得為官。
至於吠舎和首陀羅,他們則是依然從事農業和勞作,奴隸和賤民自然是處在最底層,不能擁有自己的土地和財產,是最卑賤的存在的。
不過寧國這邊為了緩和種姓制度之中的矛盾,緩和奴隸矛盾,也是相應的做出了一些修改,稍微允許種姓的變更。
低種姓想要成為高種姓也是可以的,但是條件很難、很難,除了這輩子吃苦受累,下輩子投胎到高種姓家庭之外,也可以透過幾代人的吃苦受累,學習大明的語言和文字之類的,來相應的提升一點自己的種姓。
至於奴隸,除了下輩子投胎之外,這輩子只要能夠為寧王立下汗馬功勞有或者是能夠活到六十歲,也是可以成為首陀羅的。
這一套種姓制度極其的複雜,核心就是為了鞏固大明人在這裡的地位和統治。
為此,寧國這邊也是專門的弄出了一些節日,透過特定的節日進行祭祀等活動,不斷的向所有人豎立這個觀念,將種姓制度深入其中。
達芬奇作為熊闌邀請過來的貴賓,也是坐在了祭祀臺旁邊。
他看著眼前黑壓壓跪倒在地的人群,數量非常的龐大,足足有幾萬人,幾乎將整個河岸都給擠滿了。
“可悲的天竺人!”
“自古以來都是不斷的被人征服,不斷的臣服一個有一個強大的部族和文明,創造出輝煌天竺文明的民族,現在卻是成為了最卑賤的存在,是賤民!”
達芬奇心裡面也是忍不住感嘆起來。
來天竺這裡已經有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內,他詳細的學習了天竺這邊的藝術、文化、數學等等。
他驚奇的發現,天竺這邊的文明是非常輝煌而燦爛的,歷史上,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誕生了諸多輝煌的文明和國度。
天竺人的宗教、數學、哲學、天文宇宙學等方面有著極其深的成就,特別是在思想哲學領域、宇宙觀領域,達芬奇也是為之深深的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