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全部販賣到南洋去。”
“奴隸商行予以查封,奴隸商人進行審判,並且告訴所有從事奴隸買賣的商行和商人,在大明本土只允許販賣女奴過來,其它奴隸一律不準。”
想了想,劉晉也是下令道。
全部殺了,自然是不可能的,好歹也是二十萬勞動力啊,送到南洋去,一個奴隸隨便也能夠賣個十幾、二十兩銀子,算下來,這可是幾百萬兩銀子的鉅額財富。
不過來自後世的劉晉也是深知奴隸的危害,奴隸這個東西,如果一開始不採取措施的話,到了後面,等到奴隸解放之後,極有可能就會鳩佔鵲巢,最終毀掉祖輩們積攢下來的龐大祖業和大好局面。
所以在這方面還是要跟中東的阿拉伯人學習,自古以來中東的阿拉伯人就喜歡使用奴隸,不管是來自非洲的黑奴還是歐洲的白奴,中東的那些貴族、酋長都很喜歡使用。
但是無一例外,對所有的男奴隸都進行閹割處理,很好的保護自己的血脈。
“是!”
王守仁連忙點頭,想了想又問道:“那些使用奴隸的工廠主呢?”
“象徵性的對他們進行罰款處理就可以了。”
劉晉想到了陸大全,這個工廠主是一個很不錯的資本家,很會計算,也善於控制成本,其它各個方面都還好,沒必要做太重的處罰,而且已經沒收了他的奴隸,等於是讓他損失了一大筆的財富了。
“嗯~”
王守仁對此也是表示贊同,大明還是很需要陸大全這樣的資本家,江南本土的大商人、士紳、家族這次遭到重創,也需要一些陸大全這樣資本家來支撐起來。
畢竟大明的江山,它不僅僅是北方,南方同樣非常的重要,而且自古以來江南之地都是繁華富庶之地,也是人傑地靈的地方。
劉晉並不是要毀掉這江南,相反劉晉更希望江南這邊能夠發展起來,變的更加的繁榮富庶起來,這樣大明才能夠變的更加繁榮昌盛。
“這一次南京的事情,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在源頭上給予解決。”
“現在我大明的工廠、作坊、甚至於商行等等,很多都是給工人都一年結算一次工錢,好一點的是一個季度或者半年結算一次工錢。”
“雖然說大家重視信譽,很少出現到了年底不結算工錢的事情,這次南京的事情也是他們故意而為之的。”
“但這總歸不是辦法,現在是行情好,大大小小的工廠、作坊、商行等等生意好,都能夠賺到錢,所以這工錢不會出現發不出來的事情。”
“但月有陰晴圓缺,行情總不可能一直都很好,也總歸有差的時候,就像現在的蔗糖產業。”
“南洋種甘蔗的人太多了,連我們大明本土的兩廣、福建都有大量的種植,蔗糖的產量一年比一年多,價格持續下跌,蔗糖工廠、商行的效益在不斷的下跌,有些商行已經難以給種植園結算甘蔗的錢,給工人結算工錢。”
“我覺得朝廷應該要出臺一部新的法律,以此來保護工人的權益,比如這工錢方面,必須做到月月結清、發放給工人,這樣才不至於再次出現南京這樣的事情。”
王守仁看著眼前繁忙是淞滬,仔細的沉思一番說道。
“你說的很有道理,回頭詳細的寫一份奏疏給陛下,到時候在會在朝會上讓人提出來,不過我估計到時候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
劉晉對這事情太清楚不過了。
劉晉自己麾下都有大量的產業,有上百萬人在給劉晉打工,這每年發出去的工錢都是一筆極其龐大的數字。
但劉晉一直以來都堅持給自己麾下產業的工人月結工資,一個月一發,年中、年底獎金之類的一樣少不了。
其他人就未必會這樣了,大部分的工廠、作坊都是包吃包住的,工人在裡面做事的時候基本上都不需要什麼開支,連衣服什麼都有發。
所以工廠主們就喜歡一年一次的給工人發工錢,這樣以來手中就可以握著大量的流動資金,而且這筆錢即便是存到銀行裡面也還可以有利息。
現在要是月月發工錢的話,到時候手中的流動資金就少了,又少一筆利息的收入,肯定有很多人會不願意的。
可是王守仁說的也是很有道理的,必須從根本上來保護勞動者的權益,不能讓工人辛辛苦苦幹了一年到頭來一文錢都拿不到的話,到時候就很容易出事。
要知道投資是有風險的,很多時候,資本的盲目擴張極其容易產生危機,而一年發一次工錢的模式下,危機就很容易出現,而且在有經濟危機的時候也很容易出現大量故意拖欠工錢不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