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伴隨著初春的寒風,京城的大街小巷,一個個報童揹著滿滿的報紙行走在大街小巷,一邊走也是一邊大聲的吆喝起來。
“賣報~賣報!”
“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納稅是每一個人向大明天子、大明帝國盡忠、盡孝的方式,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納稅光榮,偷稅、漏稅可恥,武力抗稅嚴重觸犯大明律法,全族流放萬里!”
“朝廷所收之稅,各項主要開始明細體現了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朝廷只有手中有錢了,才能夠武裝起強大的軍隊,對外開疆拓土,而不是任人欺辱。”
“朝廷手中有錢了,才能夠組織起大規模的基建,興建公路、鐵路、港口、堤壩、水庫、疏通淤塞的河道,便捷交通、防洪蓄水、增加就業,促進大明的繁榮富強。”
“朝廷手中有錢了,才能夠大力的興辦學校和醫院,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接受廉價的教育,讓更多人的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
“……”
伴隨著報童的吆喝,整個京津地區都開始逐漸的甦醒過來,大量的人從一個個角落之中走出,迅速的買走報童手中的報紙。
昨天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早已經在京城傳開了,這京城的老少爺們都在等著報紙進行相關的報道,以便詳細的知曉昨日所發生的事情。
好好的一個早朝,竟然變成了菜市場,雙方之間圍繞著要不要徵商稅,要不要廢黜稅務衙門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同時這件事情還涉及到了南直隸這邊有人衝擊稅務衙門一事,這就有得看了。
對於京城的老少爺們來說,這些可都是要弄清楚的,不然坐下來什麼都不知道,你都沒有什麼談資了。
京城的一處茶樓之中,眾多才茶客一邊吃早茶,一邊看報紙,同時也是靜靜聽著讀報先生在哪裡講解今天的報紙。
“各位,今天的這份報紙透露出很多的資訊~”
“首先我們要想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前些日子我和大家所過的封疆大吏進京述職的事情。”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南直隸布政使馮時庸被免官罷職一事。”
“南直隸是什麼地方?”
“它一直以來都是我大明最為重要的稅賦之地,是我大明最膏肥的地區。”
“同時南直隸自古以來都才子佳人輩出,滿朝半江南一說,是說整個朝堂一半以上的官員都是出自江南地區。”
“南直隸布政使這個位置可是二品的官職,又是手握實權的要職,更是江南之地這樣的肥缺。”
讀報先生說到這裡微微停頓下,喝口茶,整理下自己的思緒,繼續說道。
“馮時庸之所以會被免職,主要是因為在述職大會之時,對於南直隸的情況一問三不知,同時又攻訐朝廷的考核制度。”
“再加上這些年來,南直隸的發展緩慢,被北直隸後來居上,去年北直隸一年上交的稅銀高達兩億兩白銀,可是南直隸僅僅只有北直隸的一半,雙方之間的差距非常巨大。”
“這足以說明馮時庸在南直隸布政使這個位置上做的確實是不行,被免職也實屬正常。”
“我為什麼要說要聯絡前面的封疆大吏述職大會?”
“因為昨天朝廷之上發生的這次激烈爭吵,和南直隸布政使這個位置的安排有很多的關係。”
“前幾天的時候,我就已經進行過預估,南直隸布政使這個位置極有可能是廣東布政使鍾藩或者是南直隸稅務總督王守仁,這兩個當中的一個來接任。”
“這兩人無論是誰來接任南直隸布政使這個位置,這都意味著南直隸將發生巨大的轉變,因為無論是鍾藩還是王守仁,都是實幹派的官員,鍾藩在廣東所作所為可圈可點,王守仁在南直隸徵稅更是政績斐然。”
“由他們兩個當中的一個來接任的話,南直隸勢必將會迎來一次重大的鉅變。”
“再來說一說這個稅務的問題。”
“南直隸出身的官員,一直以來都是最發對開徵商稅的。”
“因為自我大明建國以來,南直隸的鹽商、糧商、布商、茶商等幾乎壟斷了我大明最賺錢的幾個重要買賣。”
“以鹽商來說,以前的鹽商富可敵國,秦淮河畔一擲千金,說的就是這些鹽商,還有大名鼎鼎的徽商,徽商字號可是通行我大明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