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馬屁歸拍馬屁,劉健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在場的眾人一聽,也是紛紛點頭。
既然說是一視同仁,那這個徵兵方面就不應該撇下各部族,也同樣要給各部族青年機會,成全他們的報國之心,也給他們機會向大明天子效力。
“陛下,劉公所言甚是~”
“給予他們一定的數量,並不會對我們大明軍隊造成什麼影響,但對於加強我大明對各部族的統治卻是非常有幫助。”
“臣也支援給予一定數量的徵兵名額。”
李東陽也是站出來表態了。
“嗯~”
弘治皇帝聽完也是鄭重的點點頭說道:“既然各部族有報效國家之心,朕也不能冷了他們的心,傷了他們的意。”
“這樣吧,根據各部族的人口數量,每一萬人的部族徵兵一人,不足一萬的以一萬來算,超過一萬的,每多一萬增加一個名額。”
“從各部族所徵之兵源打散分配到各軍,打散調遣駐守各地。”
徵兵自然是還是多少要徵一些的,但徵兵之後還是要打散進行分配,這一點上面,也不僅僅是少數部族是如此,大明各地徵收上來的新兵也都要打散進行訓練、分配,不可能說讓你北直隸的新兵編一個營什麼的。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防止了小團體和山頭主義的出現,在這個時代,這是最容易出現的一種想象,往往在一地徵兵,這一地的新兵只有他們本地人能夠調動,其他人那是水潑不進、針插不進。
這可不行,全部分散打亂來訓練、分配。
將原先的地域、部族、姓氏等等小的團體概念給全部打散,軍隊只有一個核心的思想,那就是隻能夠向大明天子效忠,只能夠效忠大明帝國。
“陛下聖明~”
群臣一聽,齊聲的喊道。
弘治皇帝的做飯自然是非常妥當的,一萬人徵兵一人,大明境內的各部族,即便是人數超過百萬的大部族,也不過徵兵100人而已,根本就沒什麼影響。
關鍵還是分散開來、打亂來訓練、分配的,根本不用擔心說少數部族掌握軍隊的事情發生。
“陛下,這是臣起草的關於大明城市官府改制的方案~”
劉晉見其他大臣似乎好像沒有什麼大事要說了,也是站出來,拿出自己早就已經寫好的奏疏說道。
“大明城市官府改制?”
眾人一聽,頓時就來精神了。
這個劉晉,還真是能夠搞事。
以前在五軍都督府做事就搞出了軍制改革,後來到了戶部,又弄出了稅務改革,成立了稅務衙門,實行分稅制度。
在禮部這邊又弄出了吏治改革,引入考核制度,這才沒安分幾年,劉晉又弄出了新的改制出來,好在這一次是城市官府改制。
聽這個字面意思,那就是關於城市裡面的官府改制的問題了,並不是涉及到朝廷最高層面的改制,大家也是鬆口氣。
只要劉晉折騰的不是太厲害就放心了,怕就怕劉晉一下子折騰的太大,自己這一把年紀有些適應不過來。
弘治皇帝也是來了精神,接過奏疏非常快速的看了起來,很快就看完了,也是示意蕭敬將劉晉的奏疏遞給其他大臣看看,劉健、李東陽等人也是相繼非常快速的看完。
“諸位愛卿,對此事怎麼看?”
弘治皇帝沉吟一番,想了想對眾人問道。
劉晉奏疏當中所提高的事情,很顯然是根據現在大明的真實情況來制定和改進的。
這是大家一直以來都沒有去關注的地方。
對於他們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來說,他們怎麼可能會去關注到城市的衛生、治安、公共交通和秩序等諸多方面的小事,他們關心的是國家層面的大事情。
畢竟他們出行有四輪馬車,還有侍衛保駕護航,他們即便是坐火車,走的也是貴賓通道,他們居住的地方是京城權貴雲集的地方,根本就不會有奏疏上面所說的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