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宮之中,乾清宮尚書房內,弘治皇帝和往常一樣,下了早朝就召集了重要的大臣開小會。
“陛下,哈薩克汗國最近這兩年進貢給我們大明的馬匹質量越來越差,都是一些老馬、病馬、殘馬,而且還經常拖拖拉拉,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來推脫進貢馬匹。”
“另外,根據河中布政使和西域布政使上奏,原先約定的哈薩克人不得進入大玉茲草原放牧的協議,他們這幾年也沒有遵守,每年都有大量的哈薩克人牧民進入大玉茲草原放牧,甚至於長期定居於此。”
張懋手裡面拿著一份奏疏向弘治皇帝彙報了哈薩克汗國的情況。
“看來這哈薩克汗國經過這些年的養精蓄銳,實力又恢復了,現在已經不甘心老老實實的給我們養馬了。”
弘治皇帝仔細的看完張懋的奏疏,也是笑著說道。
大明當年收復西域、掃蕩河西的時候,哈薩克汗國直接出兵攻打西域,妄圖佔領西域,結果被澳國公楊雲率領大明鐵騎殺的一敗塗地,最後不得不簽下了城下之盟。
每年需要向大明帝國上貢十萬匹寶馬,同時在大明和哈薩克汗國交接的大玉茲草原,哈薩克人不得放牧。
這對於哈薩克汗國來說絕對是最恥辱的條約,同時也是傷筋動骨的協議。
每年上大明進攻十萬馬匹寶馬,這對於哈薩克汗國來說,絕對是一筆巨大的支援,別看他們擁有廣袤的中亞草原,又都是遊牧部族,以放牧為生。
馬匹對於他們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東西了,甚至於是非常普通的東西了。
但每年十萬匹,這個龐大的數字壓下去,足以壓的哈薩克汗國上下都喘不過氣來,更何況大玉茲草原自古以來都是有名的肥沃草原,現在竟然不讓放牧,這又壓縮了哈薩克汗國的放牧區域。
僅僅只是這兩項條約就讓哈薩克汗國喘不過氣來,也是讓哈薩克汗國一直懷恨在心,總是在默默的積蓄力量,準備著有一天找大明人報仇雪恨。
“陛下,弘治十六年的時候,我們同奧斯曼帝國開戰的時候,哈薩克汗國就蠢蠢欲動,想要藉機奪取我大明只河中以及西域。”
“要不是因為我大明天軍橫掃四方,迅速的將奧斯曼帝國打的滿地找牙的話,估計著當時他們就已經出兵攻打我們大明的河中地區和西域了。”
劉健似乎想起了什麼,也是連忙站起來說道。
“嗯,確有此事。”
“當時楊雲還上奏提到了此事,調遣了幾十萬大軍到河中地區,其中有十萬騎兵都是專門用來應付哈薩克汗國的。”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就想起了這事,也是點頭說道。
“陛下,哈薩克汗國乃是草原遊牧部族,桀驁不馴,又狼子野心,我大明豈能讓其一直在旁邊威脅我大明之邊疆。”
“臣以為可以趁此次機會,徹底解決哈薩克汗國,吞併整個中亞草原,同時往西和往北,將烏拉爾山脈到高加索地區以東的廣袤區域全部納入我大明之版圖。”
謝遷站了出來,一個文官殺氣騰騰,極其的好戰。
不過劉晉對此早已經屢見不鮮了,現在大明的這些文官比朝廷之中的武將都要好戰。
因為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是武將,戰後獲得的好處,他們這些文官卻是不會比武將們少多少。
誰家在西域、河中沒有種植園?沒有大型牧場?
誰家在南雲省這裡沒有葡萄莊園?
誰家在南洋沒有種植園?
在澳洲和黃金洲這邊沒有幾個礦產?
對外用兵對於他們這些文官集團來說,那也是好處多多的事情,打贏了戰爭,既可以開疆拓土,他們有了新的土地來建種植園和牧場,還可以去勘探資源,開開礦產什麼的。
俘虜的大量人口,又可以當做奴隸販賣,讓他們賺一筆的同時,家裡面的種植園、牧場什麼又有了奴隸可以勞作。
同時大明的版圖越大,他們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市場就越大,可以銷售到更多的地方去。
像南雲省被大明吞併之後,大明的商品就可以直接一路向西抵達南雲省,在這裡直接同歐洲人進行貿易,而不需要像以前一樣走海路,道路遠就算了,海上的風浪大,危險大。
總之就是好處多多,而且關鍵是打仗出力的是武將勳貴集團,經費呢是從弘治皇帝的內帑出。
他們這些文官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支援對外擴張就可以了,剩下的就等著分好處了,這就是現在大明朝廷文官集團極其好戰的重要原因。
至於扯什麼防止武將勳貴集團做大,什麼好戰必亡,什麼要以仁義道德來威服四海什麼的,這些都是扯淡,遠沒有自己家的利益重要。
自己家多建一些種植園、多弄一些牧場,多一些奴隸,工廠裡面的貨多賣一些,白花花的銀子不香嗎?
武將勳貴集團現在都已經勢力龐大了,做大不做大又有什麼關係,反正他們其實也和自己差不多,都是開工廠啊、辦種植園、建牧場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