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方的北境鎮大雪紛飛,寒風凜冽的時候,處在溫暖地帶的蓬萊城這裡卻是溫暖如春,陽光明媚。
伴隨著年關將近,整個蓬萊城變的無比熱鬧起來。
蓬萊城是如此整個黃金洲最大的城市,聚集了眾多移民。
本來蓬萊城並不是黃金洲最早建立的城市,大明移民最早是在千河城這裡建立移民局點的,再按著西海岸一直往南,先後建立大大小小上百個移民據點和城鎮。
其中赫赫有名的黃金灣黃金城就是因開採黃金而興盛起來,還有像白銀城,則是因為開採白銀而發展起來。
蓬萊城的建立還是在大明遠洋貿易行征服了阿茲特克王國之後,將勢力範圍擴張到了東海岸這邊之後才建立起來。
儘管建的相對晚一些,但是發展的速度卻是非常快。
這主要還是得益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
處在狹窄的地峽地帶,是黃金洲東西兩岸交流最便捷的地方,從黃金洲的西海岸抵達東海岸,如果是乘船的話,需要繞過整個南黃金洲,路程好幾千裡。
可是從阿茲特克王國這裡走狹窄的中黃金洲地峽,僅僅只要一百多里,非常的近。
黃金洲就處在這樣的一個位置上面,是聯通黃金洲東西兩岸重要地點。
但真正讓蓬萊城迅速發展起來的還是因為和歐洲人的貿易。
和歐洲人的貿易利潤非常大,蓬萊城有著優良的港口,大量的西班牙商船抵達這裡,源源不斷的為蓬萊城帶來了海量的財富。
迅速的刺激了蓬萊城的發展,大量的商行、商人都紛紛來到蓬萊城這裡同來自歐洲的商人進行貿易。
短短几年的時間,原先僅僅只是一個殖民據點的蓬萊城就發展成為了一座頗具規模的城市,生活在蓬萊城這裡的人口都已經突破了三十萬。
這樣的城市,雖然遠遠無法和大明的京津相比,但如果是放在歐洲,或者是世界其它任何地方,它都已經一座龐大的城市。
此時此刻,整個蓬萊城內都已經開始張燈結綵起來,規劃整整齊齊的城市,一條條道路筆直、筆直,家家戶戶的門口都開始貼對聯,掛燈籠,讓整個蓬萊城都陷入了一片喜慶之中。
蓬萊城有著黃金洲這邊城市的鮮明特點,濃郁的大明風格色彩為主調,但是又融合進了大量黃金洲本土殷商後裔們的風格,同時又受到了很多歐洲的風格。
同樣的在蓬萊城的大街小巷上滿,你可以看到身穿長袍,儒雅的大明人,也可以看到留著短髮,剃光了鬍鬚,身穿新書衣褲的大明水手、探險家。
當然,你也可以看到光這身子,只是用布匹遮住褲襠的殷商後裔,也可以看到一些殷商後裔穿著大明的衣服,說著大明話,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在這裡,你還可以看到那些來自歐洲的商人和水手,這些人的身上味道很重,這種味道難以言說,是狐臭味夾雜著劣質香水、香料的味道,以至於很多大明人都嫌棄的捂著鼻子,讓這些自以為驕傲的歐洲人既憤怒又無奈。
蓬萊城的港口進行了再三的擴建,規模很大,一處處碼頭這裡,停泊了大量的船隻,有來自歐洲的商船,更多的還是來自各地的大明船隻。
從這些船隻上面不斷的下來探險隊,這些探險隊很多人看起來就很疲憊,但臉上總是掛著笑容,顯然收穫不少。
在蓬萊城這裡定居的人很多,大量的商人、探險家都選擇在蓬萊城定居。
一方面是蓬萊城的位置好,無論是去西海岸還是去東海岸都非常的方便,這裡有固定的船隻專門前往東海岸的各個據點,也有馬車前往西海岸這邊。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這裡的氣候,非常的溫暖,一年四季溫暖如春,縱然此時已經是寒冬,但這裡依然非常是舒服。
陽光照耀之下,蓬萊灣非常的美,一直延伸到盡頭的沙灘,乾淨無比,藍色天空和藍色的海水在盡頭連線在一起,整個世界都彷彿是藍色的。
最後一個原因是蓬萊城這裡的商業氛圍濃郁,每天都有大量的交易,探險家們發現的好東西在這裡都能夠賣出一個不錯的價錢。
西海岸這邊發現的黃金、白銀,千河城的魚乾、鹿皮、皮草;來自印加帝國的白銀、黃金和銅,還有從太平洋南線抵達黃金洲的貨物,南洋的蔗糖、澳洲的袋鼠肉乾、牛羊和馬匹;來自東海岸廣袤肥沃田野的糧食,龐大熱帶雨林這邊所發現的珍貴紅木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歐洲的商品,歐洲的馬匹、葡萄酒、美女和奴隸等等,今年還有來自非洲大明殖民地、藩國的船隻,他們帶來了非洲的象牙、印度洋的珠寶、緬甸的玉石以及奴隸。
總之,在蓬萊城,只要你有銀子,你在這裡幾乎可以買到世界上的任何商品,在這裡,商業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前提是你繳納了稅收。
因此蓬萊城這裡,聚集了大大小小上千家來自大明的商行,此外還有不少來自朝鮮、倭國的商行,另外一些實力強大的藩國、殖民地也是在這裡設定了辦事處。
像天竺這邊的寧國,靠著做奴隸買賣大發橫財,寧王就派人在蓬萊城這裡設定了辦事處,專門做奴隸買賣,定期還有船隻走大西洋航線,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前往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