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
蒸汽耕地機在田野之間不斷的行走發出陣陣的汽笛聲以及滾滾的黑煙,看熱鬧的人很多,現在大家都不給地主種地了,所以其實都比較閒一些,有空來看熱鬧。
劉晉在聽著普通老百姓的談話,從中瞭解到大明最底層的生活情況,總的來說,那就是非常不錯。
已經不僅僅只是吃飽如此簡單了,現在已經朝著要吃好的方向去前進了。
豬牛羊,雞鴨鵝,還有海洋之中的海產品,來自南洋的大米,遼東的白麵,山東、山西的玉米,河南的番薯等等,這些都極大的豐富了大明人的餐桌,讓他們不僅僅吃得飽,更是吃的好、吃的有營養。
至於大家的生活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
在以前,大家都被牢牢的束縛在一畝三分地上面,從早到晚都在地裡面面朝黃土背朝天,累死累活,一邊忍受著地主士紳們的剝削壓榨,另外一方面還要忍受朝廷的稅賦,縱然是號稱弘治中興,這日子其實也是過得相當苦。
就像劉晉穿越前的小村一樣,大家貧窮、飢餓,卻又如同雜草一般頑強的生存者,一旦有個天災人禍什麼的,立即就會烽煙四起。
這就是以前的大明,維繫在有限土地上的龐大人口其實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邊緣,風調雨順還好一些,老百姓勉強能夠過下去。
可是一旦出現了災荒,老百姓會活不下去了。
現在就不一樣了,大家都不願意種地了。
年輕人都去城裡面的工廠、作坊、商行做工,到處都在招人,包食宿每月都還有銀子可拿,雖然現在的工廠、作坊和商行等等做事,同樣也是非常的辛苦。
在沒有法定工作時間和節假日的年代裡面,在工廠、作坊等等裡面做事,幾乎除了吃飯和睡覺之外,那都是在裡面做個不停的。
非常的辛苦,但卻是簡單,能夠拿到真金白銀。
如果不願意在工廠、作坊裡面上班,也是可以自己去學著做小生意,有點收益的話,日子就會過的相當不錯。
有機會又膽大的人還可以出海,去當海員,移民去海外等等,總之選擇很多,機會也很多,再也不用死死的侷限在原先的一畝三分地上面。
以至於在北直隸這邊,越是靠近京津地區的地方,這裡的土地都沒人願意去耕種了,地主老財們都不得不開始轉變了以前的思路。
這有路子又願意投資的,可以投資商行、投資海船,自己開工廠、建作坊等等,財富比起以前來,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以前靠著土地,每年的收益其實是非常穩定的,一畝地能夠出多少糧食,那都是有數的,縱然是風調雨順,其實地主老財們的收入也是有限的。
但是投資商行、建工廠、作坊、投海船這些就不一樣了,財富就會如同井噴一樣迅速的爆發起來,得益於這樣的一個好時代,撐死膽大的,先一步的。
再不濟,這些地主老財們也可利用自己的天地、山地等等開始大規模的種植經濟作物、搞養殖等等。
像現在的棉花價格高漲,大家就來種棉花,京津地區對肉類的需求非常旺盛,大家就來養豬牛養、雞鴨鵝等等。
從士紳地主到普通的老百姓都在發生改變,不斷跟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的變化,已經漸漸的脫離了延續幾千年封建時代的軌跡,朝著資本主義的道路前進。
毫無疑問,劉晉是非常喜歡看到這樣的一種變化。
土地對人的束縛實在是太強大了。
華夏幾千年的封建歷史其實都是建立在土地之上的歷史,朝廷的更迭、興衰也都是緊跟著土地的變化而來的。
治亂迴圈,始終都逃不過土地的變化。
當土地比較分散的時候,那一定是比較興盛的時候,因為處於這樣的一個時期,老百姓有自己的土地,日子會相對比較好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