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宮乾清宮尚書房。
弘治皇帝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手裡面拿著一份萬民書,再看看旁邊堆比人都要高的奏疏,整個人微微沉吟,腦海中仔細的思索。
旁邊坐在凳子上面的張懋、劉健、李東陽、謝遷等人一個個同樣苦思冥想,在猜測弘治皇帝的想法和心思。
事情越鬧越大,本來僅僅只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情,沒想到現在到了已經難以收拾的地步了。
一邊是國子監的書生,再加上大明上下都儒門大儒,大明各級的官員,他們上書要求弘治皇帝必須下令停辦新式學校。
認為這不教孔孟之道,不授諸子經義的新式學校乃是誤人子弟,同時又是禍國殃民、動搖江山社稷的開端,本末倒置之下,未來大明必然會禍亂滔天。
另外一邊則是京津地區的老百姓,他們向弘治皇帝這邊上了萬民書,他們支援新式學校,認為這新式學校辦的很不錯。
自己家的還在有書讀,可以讀書識字,又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知識和技能,還能夠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雙方之間越鬧越厲害,以至於新現在京津地區的工廠、作坊、商行等等都已經受到了牽連,工人罷工,大量的工廠、作坊、商行停工,損失慘重。
弘治皇帝左看看右看看,如果是以前,他肯定會全聽文官們的,文官們說什麼就是什麼,但是這些年來,經歷了幾件事情之後,弘治皇帝也是已經看清楚了文官們的嘴臉,很清楚這些文官們是什麼樣的尿性了。
所以文官們的話,弘治皇帝會作為參考,但不會全聽,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再加上透過廠衛的力量,弘治皇帝知道的事情更多。
很多東西,下面的這些文官們已經瞞不住他了,看事情更全面,自然而然的,做起事情來也是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這新式學校到底好不好,弘治皇帝自己去看了,廠衛這邊也詳細的調查了,新式學校辦學的宗旨、教學的內容和思想,弘治皇帝都清清楚楚。
這新式學校培育出來的學生和傳統私塾培育出來的學生也是不一樣的,他們不考科舉,而是進入工廠、作坊、商行等等工作。
這些新式學校的學生,他們可能不會之乎者也,也不會背誦四書五經、諸子真義之類的,但是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卻是非常好的適合工作、作坊、商行之類的做工。
只要稍加培訓,很快就能夠適應,並且做的相當不錯。
至於說有些官員攻訐劉晉,自己花錢辦學校,所謀深大。
這很顯然是在攻擊劉晉圖謀不軌,透過辦學來謀朝篡位,顛覆老朱家的江山。
但弘治皇帝根本就不會相信這個,劉晉的為人,他很清楚,而且自古以來這謀朝篡位的有人會去辦學校?
而且辦學校就算了,還天天在學校裡面對當今的天子歌功頌德,要大家忠君愛國?
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劉晉恐怕是歷朝歷代以來最笨的野心家了,哪有人謀朝篡位還要對當今天子的歌功頌德,要大家忠君愛國的?
排除了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剩下的就簡單了。
弘治皇帝一下子就看清楚了,透過這個新式學校和傳統私塾的表面現象,看到的本質就是佔據統治地位的儒家面對新崛起的思想文化的恐懼。
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諸子百家,璀璨耀眼,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就開始大興,一年多年來逐漸的形成了現在獨霸整個思想、精神、教育的局面。
皇帝輪流做,但是無論是誰上臺,都要用他們儒家的人來治理天下,都要用他們儒家的思想來管理萬民。
現在新式學校的出現,其實不僅僅只是沒有教授儒家經義如此簡單,更重要的是新式學校所代表的新思想,它一旦發展壯大起來,將來就會動搖儒家的統治地位。
這才是這一次儒家為什麼如此激動的原因了。
想清楚了這一點,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笑了笑。
上次就意識到了平衡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文武之間的平衡,更是應收要逐漸的將儒家和其它諸如法家、墨家、農家之類的進行平衡,不能任由儒家一門獨大。
否則這皇帝換來換去,對他們儒家來說沒有任何的影響,他們才是這片土地上真正的帝王,真正的統治者。
“諸位愛卿,此事你們怎麼看?”
弘治皇帝目光掃視了一圈,看了看在場的這些大臣問道。
“陛下,臣以為此事其實不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