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眾大臣一個個聽到劉晉的話,頓時也是來精神了。
紡織業涉及的利益太大了,可以說這京城上下的人,很多人都在這個行業內有自己的利益,在場的這些大佬們也不例外。
多多少少都在一些紡織廠有自己的股份,甚至於有自己家族投資建造的防止工廠。
“陛下,這一次並不是有人故意囤積居奇、哄抬價格,而是市場上對棉花和羊毛的需求大增,導致了棉花和羊毛的價格飛漲。”
“今年,我大明大江南北,新增的紡織廠總數超過三萬家,其中單單是江南地區就新增超過2萬家紡織廠,有些大的紡織廠投資非常大,需要僱傭幾萬人的員工。”
“我大明今年風調雨順,棉花的產量比起去年來增長了十幾倍,羊毛的產量也是增長十幾倍,但是和市場龐大的需求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
“這也就導致了棉花和羊毛的價格飛速上漲。”
劉晉拿出了一份資料遞給弘治皇帝,用資料說話才是最具有說服力的。
“新增超過三萬家工廠?”
弘治皇帝和眾大臣一聽,頓時就忍不住微微瞪大了眼睛,這也太多了。
紡織業的門檻其實很低,有幾臺機器就可以開一個工廠,甚至於連工人都不需要僱傭,直接自己一家人當工人都可以。
如果是造船廠、鋼鐵廠、水泥廠這樣的,投資巨大,門檻高,只要真正有實力的人才能夠投資的起。
這也就導致了大明紡織業在今年爆炸式的發展,一下子新建投資的工廠實在是太多了。
“這下可遭了!”
謝遷忍不住著急的說道。
他們謝家在南京這邊就投資建造了一個大紡織廠,這棉花和羊毛價格飛漲,對他們家的紡織廠肯定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原材料價格上漲,必然會導致利潤縮減,甚至於如果價格漲的太多了,他們還會虧本。
現在的關鍵是可能都買不到棉花和羊毛了,這意味著花巨資投資的紡織廠可能就要荒廢字在哪裡生鏽。
“是啊,情況非常的嚴重,對我們大明的紡織業會造成巨大的衝擊。”
劉晉聽到了謝遷的話,也是鄭重的點點頭說道。
“真要是到了明年的話,這新開的三萬家紡織廠可能十之八九都要倒閉,無數人都要血本無歸。”
眾大臣一聽,頓時一個個都著急起來。
張懋還好,反正紡織業僅僅只是他麾下諸多產業當中的一個,而且最開始進入這個行業,已經賺夠了,即便是虧損幾年也沒有什麼。
可是劉健、李東陽、謝遷、佀鍾、劉大夏他們就不一樣了,他們都算是後來者,有些是去年投資嚐到了甜頭,今年加大了投資力度,有些甚至於連自己養老的本錢都砸了進去。
這要是血本無歸,那他們以後豈不是要喝西北風了?
難道還指望著朝廷的這點俸祿來過日子?
所以一個個也都著急起來,有些坐立難安了,很想回去找自己的人瞭解下具體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