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師,乾清宮弘治皇帝的書房之中,弘治皇帝正和幾位重要大臣商討交趾和象林兩個行省的事情。
劉晉和張懋他們打的很爽,這後面的事情還是要有他們來擦乾淨的。
“陛下,人手不夠了,交趾和象林兩省加起來總共有三十多府,一百多個縣,算下來需要差不多上千的官員。”
吏部尚書王鏊無奈的向弘治皇帝說道,以前是當官都必須要熬,特別是那些舉人,如果考不上進士,可能等一輩子都沒有官做。
但是現在情況似乎有點特殊了,因為大明這邊擴張太快,再加上今年的稅務改制,需要大量的官吏,以至於現在竟然沒人可用的尷尬局面。
“過年的時候不是召集了很多舉人來當官吏嗎?”
弘治皇帝想了想問道。
“陛下,那些都已經分到琉球、南洋行省以及各地的稅務衙門去了,現在京城這邊待恩的舉人都沒有了。”
王鏊連忙回道。
“那可不行,交趾和象林那是我大明新入之地,這裡人心浮動,我大明必須要儘快要派遣官員過去,如此才能夠安定人心,鞏固我大明在這裡的統治。”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就連連搖頭說道。
“陛下,臣以為我們不妨先從雲南、廣西、貴州、廣東四省這裡抽調地方的官員去交趾和相鄰任職,稍加提拔。”
“這幾省和交趾、象林比較近,也可以更快抵達,另外對這些地方的情況也可能更加適應一些,可以更好的鞏固我們大明在這兩地的統治。”
這時,劉健站出來想了想建言道。
“此計甚好~”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就連忙拍腿說道:“就按照這個方法去辦,調雲南、廣西、貴州、廣東官員去交趾和象林。”
“不過這兩個地方,我明人稀少,想要長久的統治這裡,眾愛卿有何良策?”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眾人頓時就忍不住沉思起來。
這擴張太快了,真心不是什麼好事這些地方遠離大明明人稀少,縱然是靠著武力打下來了想要統治這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陛下,臣以為還是用老辦法移民過去。”
“從中原大地遷移幾十萬人過去,然後在這象林和交趾兩地大力普及我華夏之文明正所謂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華夏而夷狄者,則夷狄之。”
“只要堅持長期教化,再過上幾十,上百年的時間這裡必定會和中原大地一樣成為我華夏之地,這裡的人也將成為華夏之民。”
李東陽想了想說道。
“嗯~”
弘治皇帝聽完也是微微點頭,目前來說似乎好像也只有這兩個辦法,一個是改變這兩地的人口結構,增加大明人的數量另外就是不斷的教化,將他們轉為我大明人。
其他的大臣聽完也是紛紛點頭接著謝遷想了想說道:“只是要移民幾十萬人到交趾和象林,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年還要往遼東這邊遷移五十萬人如果再往這兩個地方移民的話,恐怕朝廷的開支會大增到時候國庫空虛……”
“這個謝公請放心目前我大明國庫充盈足以支援大規模的移民。”
聽到謝遷的話,戶部尚書佀鍾就站立出來,抬頭挺胸的說道。
不就是要銀子嘛,現在大明國庫可是有的是銀子,經過了劉晉的稅務改制,現在每個月上繳到國庫的稅銀都有七百多萬兩稅銀,這讓大明的財政局面一下子得意扭轉,大為改觀。
現在佀鍾說話都非常的有底氣,銀子嘛,多的很,有的是,各個衙門找他要銀子都爽快多了,他現在都有點發愁著,這銀子該怎麼花了。
“額…”
謝遷頓時就微微一愣,接著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以往弘治皇帝要辦什麼事情,他如果反對的話,幾乎都會習慣性的說國庫空虛,朝廷沒有銀子,可是現在,大明朝廷可是很有錢的。
銀子多多啊。
一個月大幾百萬兩銀子的稅收,這僅僅只是稅銀,還地方稅務衙門收繳上來的實物稅收等等,現在朝廷不僅僅給官員漲薪水,而且也已經不發和紙一樣的寶鈔了,給實物,給銀子,總之一些清廉官員的日子確實是好過了很多。
“銀子雖然不是問題,不過想要讓人移民到交趾和象林去,恐怕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想了想,謝遷也只能夠如此尷尬的說道。
“陛下,臣以為可以參照南洋行省,一口人移民去這兩省,可以獎勵田地百畝,再給他們免徵三年的田稅、徭役等等,房屋我們負責給他們建好來,我想應該還是有人會願意移民去的。”
劉健想了想建議道,現在移民都是要有優惠政策的,給田給地,免稅免徭役什麼的,反正只要把人弄過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