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說吧,現在該怎麼辦?”
黎暉頭痛,一想到大明十萬大軍壓境,他都覺得惶惶不可終日。
他很清楚,後黎王朝的建立並不是因為他們安南人有多強大,而是因為大明覺得安南這一塊地方很雞肋。
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這句話就足以說明安南的情況,說明大明對安南這邊的態度。
當年永樂帝發兵攻打安南,也不全是因為安南這邊的胡朝屢屢挑釁大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為了鄭和下西洋做基礎。
因為大明打下了安南,所以可以威震東南半島,下還可以威懾南洋諸島國,這對於鄭和下西洋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要不然也不可能說走到哪裡都被人恭恭敬敬,友善的對待,更多還是因為大明在東南半島上面的軍事威懾力,讓南洋地區的這些國家不敢對大明不敬。
但鄭和下西洋的事情一結束,這安南就失去了價值,也是大明後來為什麼放棄安南的緣故。
後黎朝能夠得到安南,絕不是因為他們武力強大,真正的打贏了大明,而是因為大明自己戰略性的撤退,放棄了交趾。
現在好了,大明重新派遣大軍過來,他就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了,焦急不安。
說到底,大明現在重新來攻打安南,其目的也是和當年永樂帝攻打安南差不多,都是為了彰顯大明在東南半島上面的軍事力量和威懾力,主要也是為了震懾這些南洋諸國。
戰爭從來都是不目的,僅僅只是實現目的的一個手段。
“王上,我早就說過,我們不能激怒大明人,大明已經拿下了呂宋,重新大規模的進入南洋,他們巴不得我們給他們藉口,這樣可以重新進攻我們,重新進入東南半島,威震南洋諸國。”
吳士連站立出來說道,他是黎思誠留給黎暉的重要大臣之一,官居左相國。
他一向反對挑釁大明,他認為大明實力強大,安南國小力小,和大明這樣的強大鄰居為伴就應該要小心謹慎,以免觸怒了大明。
以前之所以沒有理會你,那是因為大明覺得沒有理會你的必要性,如果大明一旦認真起來,對付你安南也不過是分分鐘的事情。
“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大明都已經大軍壓境了,十萬大軍,據說還都是大明站立最強大的新軍。”
黎暉不耐煩的回道。
關於大明,他這邊也是已經知道了很多的情報,知道這幾年來,大明弘治皇帝勵精圖治,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僅僅國泰民安,國力迅速的強大起來,而且在軍事上面接連大勝。
先是打敗了最北面的草原人,接著又東進征服了倭國,南下又差點滅了呂宋,由此可見大明的軍力是何等強大。
大明十萬大軍壓境,整個安南加起來所有的兵力也都沒有五萬,即便是臨時組織起來,恐怕也就勉強能夠湊個十萬人出來。
但這十萬能夠和大明的十萬人馬相比嗎?
“王上,臣以為應該立即派遣使團前去大明這邊求和,向大明天子請罪,簽署大明藩屬國協議,如此一來,大明自然不會在征討我安南。”
吳士連想了想說道。
“現在是不是太晚了?”
這時,右相國武瓊站出來反對道。
武瓊和吳士連相反,他認為大明其實並沒有什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