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這都不是官府組織的,都是民間自發遷移過來的,都是那種親戚朋友帶過來的,在琉球這邊有了自己的田地,過上了好日子之後,吸引了親朋好友過來,猶如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多的人遷移來琉球。
這一切都是和李遠山一開始定下的策略逃不開關係的,他以前負責琉球城的時候,將這裡經營的井井有條,蒸蒸日上。
這也是劉晉為什麼說李遠山能力很不錯,可以去為官一方的原因了。
“公子抬舉我了~”
李遠山一聽,頓時就笑了笑,接著說道:“我原本目不識丁,面朝黃土、背朝天,只因遇到了公子,才有了這一番人生際遇。”
“當官,我是從來都不敢去想,祖上八輩子都是農民,我也只是知道窮苦人家最喜歡的是什麼,稍加引導而已。”
“一切皆有可能,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劉晉笑了笑說道。
“說說琉球城這邊的情況吧。”
“是~”
劉遠山連忙點頭,想了想說道:“目前琉球城這裡已經有十七座城,分別設定了十七縣,其中有八座城是我們琉球糖業組織建造起來的,其它九座則是其它一些商行組織興建起來的。”
“目前琉球十七座城市的人口總數大概在兩百二十萬左右,主要是來自山西、陝西、河南和福建、浙江這五省。”
“琉球目前這邊的產業主要還是以蔗糖業為主,各大城市都周圍都有大片、大片的甘蔗種植園,以種植甘蔗為主,其次則是種植水稻。”
“不過在琉球城這裡,天津造船廠也是在這裡建立了一個琉球造船廠,另外天津水泥廠也是在這裡建了琉球水泥廠,目前尚在建設當中,並沒有投入使用。”
“但這兩個工廠一旦投入使用的話,琉球這邊也將擁有自己的造船廠和水泥廠,到時候發展必然會更加的快速。”
“另外因為琉球這裡的獨特地理優勢,是我們大明前往南洋的中轉地區,所以在這裡遠洋貿易也是極為發達。”
“來自大明陸地各省的商行將大量的貨物運輸到琉球,轉手賣給專門出海的商行,這些出海的商行再將貨物運到南洋各地去售賣。”
“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路途,所以中轉貿易也是非常的迅猛,這河灣港口之中的船隻,十之八九都是如此。”
李遠山開始緩緩的講解起琉球這裡的情況來。
劉晉一邊聽也是一邊直點頭。
琉球這個地方,在後世一直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鄭成功從福建這邊帶了幾萬人過去才算是得到了一定的開發。
因為一直沒有什麼人,所以歷史上再過幾十年,這琉球也是被荷蘭人給佔了去,最後才被鄭成功給收回。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這琉球迅猛的發展起來,有著十七座城、兩百多萬人口,並且和大陸這邊往來極其的密切,大明在這裡也是已經設定了十七縣,對琉球這裡極其的重視。
根本就不可能說讓荷蘭人給佔去,自然也就不會出現後面的一系列的事情了。
“這是一個寶島啊~”
“屬於我們大明的寶島,它越繁榮越好。”
劉晉聽完,也是長長的感嘆一聲。
李遠山看著劉晉,實在是不明白他為何會有這樣的感嘆。
這琉球是大明的,這還有什麼疑問?
難道說還有人敢來搶大明的琉球不成?
他當然不會明白劉晉的心情,後世的琉球,它寄託了炎黃子孫太多、太多的感情在裡面,這或許就是劉晉為什麼要大力支援琉球的緣故了。
所做的一切也不過是為了這片大明永不可分割的土地,為了它永遠都屬於大明,屬於炎黃子孫,為了它不被人玷汙,為了它理所當然的是大明的,理所當然的就該和其它地方一樣,親如手足,彼此沒有任何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