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的入海口這裡,十多艘大型的船隻從北方緩緩的駛來,朝著淞滬黃浦江港口這邊開去。
劉晉站在船頭,思緒萬千。
他好好的一個戶部侍郎這一次又被弘治皇帝抓壯丁了,竟然又再次披掛上陣,伴隨著大軍出征南洋。
安南夜郎自大,肆意挑釁大明,兵犯龍州,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大明朝野上下震怒,天子發兵十萬征討安南。
這一次,還是英國公張懋當主帥,劉晉、王守仁兩人當狗頭軍師,破虜候楊雲當先鋒大將,摔了九萬新軍、一萬海軍從陸地和海洋兩個方向同時進攻安南。
張懋、楊雲兩人很早就率領大軍從陸地向廣西這邊集結,至於劉晉和王守仁則是統領一萬海軍從天津這邊出發準備到瓊州這邊集結,然後再會和到一起進攻安南。
這一次和以往歷史上任何一次攻打安南都是不同的,因為劉晉和張懋他們商議過之後,不再是傳統的打法。
以往攻打安南,基本上都集結大軍從雲南、廣西兩地,越過十萬大山之後進攻安南,但這個方案有個很大弊端。
那就是十萬大山的存在。
十萬大山,單單是從名字就可以,有十萬座大山。
在交通條件極其落後的年代,大軍要透過瘴氣橫生、茂密原始的十萬大山是極其艱難的,縱然是有千軍萬馬,在這樣的地方也很難施展開來,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透過。
而且安南在十萬大山的關隘之處修建了城關,在城關上一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你大軍再多,再強,想要打下來都很難、很難。
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疆域版圖擴張到雲南、廣西之後就很難在繼續往南擴張的原因了,因為從雲南、四川這邊往緬甸,遇到的是橫斷山脈,橫斷山脈比起十萬大山來還要更加的險峻。
縱然是到了後世科技和交通如此發達的年代,橫斷山脈這裡依然人煙罕至,交通閉塞,你就可以想象下在古代,你縱然是有再強的大軍,你也很難、很難繼續擴張下去。
往南,雲南、廣西的南邊就被十萬大山做阻隔,這裡基本上都是原始的森林,人煙稀少,瘴氣橫生,以至於有了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祖訓。
自然而然的華夏的影響力到了這裡也就是極限了,歷朝歷代的版圖都沒有辦繼續擴張下去,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這地理的緣故。
仔細的研究了這種情況,所以張懋和劉晉這邊就決定採用一種全新的進攻方法,那就是殖民時代的打法。
從海上進攻安南。
安南的地勢是北面和西面高,東面和南面則是平原地帶,東臨北部灣,從海上進攻的話,可以直接繞過十萬大山,進攻安南的核心之地東京(後世的河內,在這個事情它改名比較頻繁,先後有過龍淵、龍編、中京、京都、東郡、東京、中都、上京、北城等名字,千萬不要以為是後世倭國的東京)。
安南在北面的十萬大山這裡建立了諸多的關隘,防備著明朝的進攻,藉助十萬大山的有利地勢,一向也是有恃無恐。
經常挑釁明朝,主要是覺得明朝這邊也不能將它怎麼樣,十萬大山的存在,明朝這邊幾萬大軍根本就過不來。
至於說一下子發兵幾十萬,好像除了永樂帝之外,歷代帝王都沒有這樣的魄力,因為安南這個地方,根本就不值得發兵幾十萬來攻打。
打下來了又沒有什麼用,稅銀收不到幾個,打不下來的話,損兵折將不說,還要丟了大明的威嚴。
這就是安南有恃無恐,屢屢挑釁大明的重要原因。
一旦從海上繞過安南重兵防守的十萬大山,直接進攻地勢平原的核心紅河三角洲地區就等於是一刀捅進了安南的心臟裡面。
根本不需要什麼幾十萬大軍,有幾萬大軍就足夠了。
當然,這一次也不僅僅只是為了掃平安南,還有要順帶著吞併了占城,掃蕩南洋那些小國,吞併更多的土地和島嶼,再加上要將新軍拉出去連連,所以也是發兵十萬。
這十萬都是實數,不是以前那種,明明只有十萬人,卻是硬要號稱百萬大軍,十萬就是十萬,九萬新軍和一萬海軍。
“終於到淞滬了!”
劉晉微微搖頭,沒有辦法當臣子的就是如此,皇帝一句話,下面的人跑斷腿。
不過能夠出來走一走,看一看,這也是一件好事。
看了看前面的淞滬,劉晉頓時就笑了起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