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銀山縣。
幸太郎,不,他現在已經改了名字,他因為工作勤奮、賣力,所以也是被派往魚溪這裡挖金礦。
在魚溪挖金礦期間,他同樣非常的賣力,幹活積極,肯吃苦,所以也是得到了上面的肯定。
前不久,銀山縣的縣令童源也是正式向那些前往魚溪做事,工作積極努力的倭人賜姓,幸太郎被賜姓牛,同時幸太郎也是找到了自己挖金礦時的工頭,讓他幫自己重新取了一個名字,叫牛耕田,意思是和耕牛一樣勤奮。
這有了自己的姓氏,同時也是有了和大明人一樣的姓名,牛耕田感覺自己就和身邊這些倭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他現在也都已經不再穿倭人的衣服和鞋子了,而是學著和大明人一樣,穿上大明人穿的衣服和鞋子,連頭髮也都和大明人一樣,不再是以前的月帶頭。
同時說法的時候,他也是儘量用大明話來說,在魚溪挖金礦期間,他和很多明人接觸,已經會說很多明朝話了。
像牛耕田這樣的倭人很多、很多,整個銀山縣的倭人都在向大明人這邊學習,穿大明人的衣服、說大明話,和大明人一樣大塊吃肉、大碗喝茶。
以前最讓人羨慕的是那些穿著和服,腰間別著武士刀,踏著木屐一晃、一晃的武士,現在卻是不一樣了。
最讓人羨慕的就是那些大明人,所以大家也都如此,都跟著去學。
當然了,這不僅僅是銀山縣的倭人,整個倭國的倭人也是如此。
訊息已經傳開了,倭國和大明這邊正式簽署了藩屬國條約,倭國從此以後世代都大明的藩屬國。
連天皇以後都不叫天皇了,只能叫我王,而且倭王也已經被大明天子賜姓東方,所以也是順帶著帶起了一股新的風氣,向大明這邊學習和效仿的風氣。
在銀山縣這裡尤其如此。
因為之類已經不屬於倭國了,它是屬於大明,
這裡的倭人和其它地方的倭人是不一樣的,他們是大明人,所以很多時候,銀山縣的倭人對於其它地方的倭人往往會抬高自己的腦袋,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至於像牛耕田這樣的已經獲得了漢姓和漢民,並且還能夠說大明話的倭人,那地位就更高了,往往走在街道上的時候,眼睛裡面除了大明人之外就沒有其他人了。
當然,這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大明狠狠的教訓了倭國,將倭國人給打服氣了,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們銀山縣的倭人,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
銀山縣這裡發現了超大的銀礦,弘治皇帝、太子、劉晉以及武將勳貴們合夥開辦了銀山礦業,在銀山縣這裡大規模的開採銀礦。
同時因為銀山縣的特殊性。
它是大明通往黃金洲航線上面的重要點,同時又是倭國這邊歸屬於大明的地方,所以大明朝廷非常重視銀山縣這裡。
大量的銀子調撥過來,在銀山縣這裡建起了龐大的銀山港,同時也是在銀山縣這裡修建水泥馬路,興建新的銀山縣城。
另外還有魚溪,目前魚溪也是屬於銀山縣管轄。
所有的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至於說全部從大明這邊招募顯然是不合適的,而且工資待遇很高,划不來。
所以基本上都是在銀山縣這裡招人,不僅僅可以節省時間,而且成本也可以更低。
在大明京津地區,招一個工人一個月的月響現在都已經漲到了將近四兩銀子了,而且還必須要包一日三餐和住宿。
可是在銀山縣這裡,招募這些倭人,只要給一日三餐,一個月一兩銀子就足夠了。
這樣的條件,整個銀山縣的倭人都瘋了,幹活賊賣力,都生怕東家不僱自己,錯過了這樣的好機會。
銀山縣以前也和倭國其它的地方一樣,都非常的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