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隸昌黎縣城內。
已經六十的王臨元拄著柺杖行走在昌黎縣的大街小巷。
昌黎縣因隸屬於北直隸,又臨近渤海,這幾年,伴隨著京津地區的飛速發展,昌黎縣也是跟隨著迅猛的發展起來。
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街道上面的高樓多了,用鋼筋混凝土修建起來的高樓,再配上玻璃窗戶,看起來就非常的時尚。
同時昌黎縣的街道也是鋪上了水泥,非常的平整,即便是下雨也不會泥濘。
“唉”
看著昌黎縣的巨大變化,王臨元也是忍不住嘆口氣。
他王臨元出身貧寒,少年時勤學苦讀,在三十二歲的時候就已經中舉,成為了舉人老爺,只是在之後每一次秋闈,他都名落孫山,一直考中進士。
沒有考中進士,自然也就沒有辦法直接做官,只能夠在家裡面等,等著朝廷那一天缺人了,再看看能不能輪到自己去當官。
王臨元雖然年紀很大了,但內心之中卻是有一個當官夢想,做夢都想要去當官。
但雖然中舉了,成了舉人老爺,這生活自然是無憂無慮,在昌黎縣這裡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
可是舉人想要做官,實在是太難了。
光靠等和輪的話,他王臨元都六十了,等了這二十多年了,都還沒有等到朝廷這邊認命,所以必須要花銀子去打通關節。
這其中,前前後後王臨元也是花了很多的銀子了,但花銀子的也不止他王舉人一個,整個大明,進士每三年就出一百多個,這舉人可就多了,每三年一次的鄉試,兩京十三省都會出現一大批的舉人老爺。
再加上歷年積攢下來的舉人,這舉人的數量就很多了,是個舉人都想要做官,競爭何等的激烈,可想而知了。
所以他也是一直都沒能夠弄到一官半職,一直在家裡面等著。
到了現在,王臨元也是漸漸的熄了做官的心思了,都六十了,即便是去當官,又能夠做幾年呢?
可是王臨元內心之中又是非常的不甘心,三十二歲就考上了舉人,偏偏會試次次名落孫山,想了一輩子做官,到最後也是沒能實現這個夢想。
再想一想昌黎縣的另外一個名人劉晉,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這個劉晉,年紀輕輕就考上舉人,後面更是直接開掛一般,竟然成了狀元,這才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這個劉晉現在都已經從三品的大員了,是戶部左侍郎,朝廷的柱石。
“唉”
想到這裡,王臨元又忍不住嘆口氣,人比人氣死人。
“王老爺早”
“王老爺散步呢”
一路上的人看到王臨元也是紛紛和王臨元熱情的打招呼。
“老爺、老爺”
這時,王臨元家裡面的僕人急匆匆的走了過來,整個人上氣不接下氣,臉都通紅。
“什麼事啊?”
王臨元看了看問道。
“朝廷,朝廷發文書來了”
僕人喘著氣說道。
“朝廷發文書來了?”
王臨元一聽,頓時就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一臉的難以置信。
“對,對,朝廷發文書來了”
“說是召集老爺您去京城這邊,好像是有官要做了。”
僕人連忙點頭道。
“真的還是假的?”
王臨元有些難以置信的再次問道。
“是真的,老爺您回去看看就知道了。”
僕人鄭重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