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師,隨著臨近年關,北風呼嘯,雪花飄飄。
一場鵝毛大雪將整個京城給覆蓋的嚴嚴實實,讓原本熱鬧非凡的街道都變的冷清了許多。
乾清宮內溫暖如春,絲毫感覺到冬日的寒冷,甚至於還會讓人覺得有些熱。
採用了暖氣迴圈系統,一到冬天,煤炭燒起來,源源不斷的水蒸氣就開始在乾清宮各個區域迴圈的流動,為整座龐大的宮殿帶來熱量。
弘治皇帝是書房內,弘治皇帝、內閣三閣老、張懋、佀鍾、劉大夏聚集在一起,商討著國家大事。
“陛下,在遼東地區修建30萬人的房屋耗資巨大,國庫現在雖有少量盈餘,但依然有很大缺口……”
戶部尚書佀鍾硬著頭皮談起國庫空虛的事情來。
他比起前任戶部尚書周經來,日子還是要好過不少的,畢竟現在大明蒸蒸日上,各個行業發展迅猛,國庫也是漸漸的充盈起來。
原先的時候,國庫一年的稅銀也不到三百萬兩白銀,現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國庫的稅銀收入已經超過七百萬兩,可以說跟著翻翻了。
不過,雖然銀子是多了,而且軍費開支也是從弘治皇帝的內帑來出,按理來說國庫應該是有盈餘的。
但是這國庫收入多了,花銷自然也是大了,到最後這國庫竟然也剩不下多少銀子出來。
這一次開發遼東,要現行試點,在遼東這邊建造三十萬人的房屋,國庫這邊竟然又再次來哭窮了。
“有很大缺口?”
弘治皇帝微微一愣,接著有些難以置信的看了看佀鍾說道:“朕記得國庫的稅銀收入已經高達七百萬兩,怎麼會有很大缺口?”
“陛下,國庫的收入是增加了不少,但各個方面的開支也變大了很多,雖有少量節約,但並不多。”
佀鍾想了想無奈的說道。
“你的意思是要從朕的內帑出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佀鍾,頓時就不滿的說道。
這些大臣,一個個尸位素餐,什麼本事沒有,就專門盯著自己的小金庫。
以前的周經號稱周扒皮,現在這個佀鍾也是差不多,國庫一沒有銀子就盯著自己的內帑,自己現在已經承擔起了軍費的開支,國庫這邊竟然連移民30萬人的開支都拿不出來。
這讓弘治皇帝很是惱火。
“臣不敢~”
佀鍾連忙低頭。
他也無奈啊,國庫的收入就怎麼多,要用錢的地方很多。
這國庫的銀子一多,各個地方要的銀子也多,他這個管家婆也是難當的很。
當然了,他其實也和周經一樣,身為文官,他從來就沒有想著去多徵稅,甚至於不願意去徵稅。
一來徵稅會得罪天下的商人、士紳、地主等等之類的,二來徵稅也沒有什麼好名聲,會被人罵的半死,畢竟自古以來和稅收扯上關係的就沒有什麼好事。
大明三十稅一,本來是非常輕的稅收,可是偏偏,這三十稅一,這些文官們都不願意去徵收。
這也是大明國庫空虛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大明朝廷的官員到地方的官員,所有官員都不喜歡去徵稅,因為徵稅會得罪人,沒有好名聲,對自己又沒有什麼好處。
到了明朝中後期,稅收幾乎為零,鹽政又徹底崩塌的情況下,大明朝廷可憐的連幾十萬兩銀子都拿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