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報紙上面的那些宣傳,不過都是打出來的噓頭罷了。
你如果要是真以為吃玉米能夠滋陰補陽,那就真的傻了。
也就是這東西剛剛出來,又是從黃金洲帶回來的,物以稀為貴,大家都想要試一試,到了明年,這東西就和其它的糧食一樣了。
“走,走,一起去看看,當初劉晉可是說了,番薯這東西能夠畝產幾十石呢,有了這番薯,以後我大明的百姓就再也不用捱餓了。”
劉健也是笑著說道。
“拿走吧~”
弘治皇帝也是心情相當不錯,糧食穩了,這江山就穩了,只要能夠吃飽飯,誰會閒著沒事做去造反?
眾人乘車直接出了皇宮,出了京城來到了位於京城郊區的天津農業商行的試驗田這裡。
得知訊息的毛奇也是立即讓人準備人手,準備工具,隨時聽候指揮。
劉晉帶著眾人來到試驗田,一邊走也是一邊向大家介紹起來。
“陛下,諸公~”
“這些就是玉米田,這是玉米秸稈,可以用來餵養牲口,上面結出來的這個棒子,它就是玉米棒子。”
路過一片玉米田,劉晉也是笑著說道。
“原來玉米長這樣啊~”
弘治皇帝饒有興趣的下了田地,仔細的看了看玉米杆子,也是摘下一個玉米,仔細的掂量、掂量,再撥開衣看了看。
說道:“這些應該是用來當種子的玉米地吧,這些玉米都已經很老了。”
“是的,陛下,這些玉米都是用來當種子,選的都是杆子最粗壯,傑出的玉米棒子最大、最飽滿的玉米。”
劉晉點點頭,想了想又說道:“糧食想要豐產,除了田地肥沃之外,種子也是極為關鍵的因素,選種的時候必須要選種最優良的種子,一代代的培育下去,慢慢的就能夠培育出最優良的糧食品種出來。”
“朝廷一向重視農業,以農為本,但卻是很少重視種子的培育,農民種的種子大多數都是自己在培育,往往都很難培育出良種來。”
“有些地方的良種只能夠侷限於一個地方,沒有辦法大規模的推廣。”
“臣聽說在南洋地區有一些水稻的品種,它的產量比我們大明的水稻品種產量要高很多,所以臣就想,朝廷這邊是不是可以專門的去成立一個衙門,專門在全球範圍內收集良種、培育良種,推廣良種。”
“以試驗田的形式,在我們大明各地建立試驗田,用來實驗各種和培育良種,以達到改善良種,提高產量的目的。”
帶著弘治皇帝和朝中諸公來農田,自然不是僅僅來看番薯產量的,順帶著要普及下農業相關的東西。
歷朝歷代都重農抑商,但是卻很少有人重視糧種的培育和推廣,還有先進的耕種方式和工具的推廣等等。
聽到劉晉的話,弘治皇帝和劉健等人頓時就眼睛一亮。
是啊,為什麼自己從來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呢。
糧種都是需要培育的,華夏古人能夠將狗尾巴草培育成小米,這是經過一代代不斷的人工選種、培育的結果。
只靠老百姓來做這個事情的話,肯定是很慢的,而且老百姓掌握的知識有限,也很難說培育成優良的品種出來。
有些地方培育出了優良的品種,往往也是隻能夠侷限於某個地方種植,沒有辦法大規模的推廣到更多的地方去。
“此子不愧是高人子弟~”
劉健、李東陽等人忍不住互相看了看,心裡面暗暗佩服。
歷朝歷代都說重農,但其實無非就是鼓勵農耕、開墾荒地這一套,卻是從來沒有人說要去成立專門的衙門來培育良種、推廣良種這種具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