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之後,在北京醫院醫生和護士的治療下,母親汪紅的病情終於達到了出院標準。
一大早,母親汪紅就起來收拾東西,急急忙忙的催促著江年趕緊去辦理出院,回家的念頭已經抑制不住,此時誰說什麼都不行了。
家裡的雞鴨怎麼樣,吃得好不好,影不影響下蛋?
二嬸有沒有按照她的方法糊豬食,不會餓瘦了吧?
田裡的草有沒有長出來,會不會影響莊家生長?
想到這些,母親汪紅比誰都著急,再加上住在這裡,每天花錢如流水,自己還沒感覺怎麼樣,終於等到可以出院這一天,怎麼能不著急?
“媽,看給你急的。”江年收拾著東西,笑著說道。
“怎麼能不急?家裡就那麼扔著,你二嬸可不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再說了,還能一直讓你二嬸給照顧,她是什麼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一會兒啊,咱們找個地方,給她買點東西帶回去,不然的話,肯定背後講究咱們的不是!”母親汪紅說道。
“成,正好我也想給林菀買點東西。”江年笑著答應。
想起林菀,江年也有些迫不及待了。
畢竟新婚燕爾沒多久,就來醫院了,這十多天沒見,就好像過了一年一樣,正應了那一句話,‘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大妹子,你們要買東西也方便,火車站附近就有賣各種東西的,很方便,現在政策好了,老百姓的日子幾也過的踏實。”一個病房的大姐,見汪紅出院笑呵呵的說道。
她叫李秀珍,和汪紅得的是一樣的病,兩個人病床相鄰,相處的也比較好。
聞言,汪紅急忙笑著說道:“大姐,你得好好養著,咱倆病一樣,你肯定也能恢復,要把心放寬,爭取早點出院啊。”
汪紅雖然這樣說,可是江年心中對其卻有些擔憂。因為她栓住的地方是腦幹,也是最危險的地方,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看到這個大姐,再看看自己的母親,江年心裡就一陣慶幸。
這一世,老天對他不薄,給了他補償挽救的機會。
出了院,在醫院門口打了車,一家人就直奔火車站,北京可不像是小縣城,來往的客流量很大,所以江年只買到了晚上五點二十的票。
不過還好,他們正好有時間逛一逛,坐一晚上火車,第二天一早下車,不用從縣城過夜就可以回家。
......
北京作為首都,推進政策自然是最早的,如今的北京城隨處可見擺攤的商販,而且十分規範,並且也已經形成了商場化。
這裡車水馬龍,各種商店湧現在街頭,不但有立體招牌、霓虹燈,甚至隔著老遠能看到整幅的大玻璃櫥窗。各種商品明碼標價,琳琅滿目,出行的人們也是充滿了全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