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敵於先,多用於兵法作戰中。
先要了解敵情,做出相應的對策,才能出奇制勝,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就是這個道理。
《孫子兵法》有云:“兵者,詭道也!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龍青雲神識裡有龍嘯天十多年戰場廝殺,領兵作戰的經驗,對於這兵法之道自然是頗為熟絡。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比武亮劍如此,戰場廝殺如此,國與國之間競爭,何嘗不是如此。
此時龍青雲身處敵國東瀚瞭解戰馬,以及下一步準備到天庸劍院學習,都是為了回國建立強大的鐵騎部隊,為打敗東瀚、恢復中原所做的前期鋪墊準備。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段“考察、留學”生涯,雖然異常兇險、艱難,也必須要去做。
這是龍青雲得到湛盧劍後,秉承袁鼎天遺志,雄志在心。強烈地意識到,只有先到敵國東瀚考察一番,才能規避以後兩軍對陣時所面臨的潛在風險。
因為當年袁鼎天在朱仙鎮大捷時,中了敵人的反間計,被南雍皇室猜忌,結果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讓人扼腕嘆息。
身處敵國,就像和馬建武的交鋒,既要保全自己,不能被對方擊倒,又要偶露崢嶸,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厲害,不敢輕易招惹自己,達到震懾的效果。
這就要學會藏拙。鋒芒太露,畢竟遭人嫉恨,在敵國行走,也是兇險萬分。
接下來的比武環節,剩下的參賽選手為四人,董其茂、龍青雲、馬建文、馬建豪。龍青雲如法炮製,在五十招左右險勝馬建豪,為董其茂剔除了“勁草堂”最強的挑戰者。
“勁草堂”堂主馬步禪大為震驚,自己苦心經營一年的計劃落空,其實馬建豪為馬氏三兄弟中最強者,作為奇兵,專門對付董其茂。
董其茂和馬建文旗鼓相當,難分軒輊,戰至六十五個回合時,馬建文使出“狂刀三式”中的“山崩地裂”,董其茂對此招已經有所瞭解,劍走偏鋒。
董其茂的“薊北快劍”落在馬建文脖子上,冰涼刺骨,馬建文棄刀認輸。縱是如此,董其茂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左肩被“狂刀三式”所傷,滲出點點血斑。
此為團體賽,第一局比武環節,“雄風堂”獲勝。既然第一名、第二名都是“雄風堂”的子弟,就沒有繼續比下去的必要。
此時,司儀遼亮的聲音響徹演武場上空:“第一場比武結果,雄風堂第一,勁草堂第二,烈馬堂第三,下面舉行第二場比賽射箭,請大家移步射擊場。”
聽到司儀的聲音,馬建文露出了狡黠的笑容,雖然自己落敗,但董其茂也已受傷。接下來的射箭、賽馬,董其茂已經不足為懼。
董其雯為其長兄包紮了左肩傷口,董其茂一臉憂色,愁雲慘霧,沉聲道:
“我雖然受的只是輕傷,但接下來的射箭、賽馬,勢必會受到影響。”說完看向龍青雲,一臉莊重和誠懇,道:
“接下來的比賽,就拜託龍少俠了。”
龍青雲儀態謙和,向董其茂抱了抱拳,朗聲道:“公子只是輕傷,不礙事的,大局還是要公子定奪!剛才的比武,我也是湊巧險勝而已,接下來的射箭、騎馬,我盡力而為便是。”
看著龍青雲謙遜有禮的儀態,鎮定自若的眼神,一股雲淡風輕的感覺撲面而來。
“此人真的只有十六歲嗎?”董其茂一臉疑惑。
雄風堂射擊場。
就在演武場旁邊,乃長方形設定。四周皆是圍牆,東西長五六十丈,南北寬二十丈有餘,場地極為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