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懸掛蒼穹,綻放耀眼光芒。
已是辰時光景。
龍青雲,策馬朝臨安城方向而去。
幾天前,卓惜文叫自己去一趟“萃寶齋”,正好可以赴西湖論劍當日展千橫的約。
在朝往臨安城的官道上。
塵土飛揚,縱橫馳騁的龍青雲,腦海浮現凌芷煙楚楚動人的嬌羞之態,心神一蕩,正好趁此機會去一趟“璃軒閣”。
想到這裡,一抹笑意浮現在臉上,遠遠看去,說不出的俊朗飄逸、湛然出塵。
臨安城東街。
寬闊的街道,紅鬃馬立於街中,兩邊是鱗次櫛比的建築。
龍青雲坐於馬背,舉目望去。
左邊“萃寶齋”三個隸書大字古樸典雅、法度嚴謹。
這是一座懸山式建築,前後屋面相交處有一正脊,將屋面截然分為兩坡,給人以秀麗柔和之美。
右邊“璃軒閣”三個魏碑大字方折勁健、儀態秀潤。建築風格也是懸山式,古樸清雅、端莊秀逸。
龍青雲不由一怔,這“璃軒閣”屬於”“夜曦幫”旗下產業。
只聽說“夜曦幫”和“萃寶齋”在南雍雙雄並立,真沒想到堂口也是在一條街上。
而且是門對門,連門口鎮宅、辟邪的兩尊石獅都是對望而立,對街相望。
四尊石獅,形態逼真傳神,形象威嚴堅毅,神態激昂,氣勢磅礴。
好像在述說著主人的激揚鬥志和豐功偉績。
“萃寶齋”是卓惜文“見山書局”生意日隆後,開的第二家商號,剛開始經營文房四寶、書籍字畫之類。
後來逐漸發展成金石、玉器、瓷器、古玩、珠寶、紅木傢俱等門類齊全的齋號。
在南雍“重文抑武”的國策下,文風盛行,吟風弄月成為一種潮流。
風雅之士、或者附庸風雅之人,都愛舞文弄墨、收集金石古玩之類。
卓惜文字身就文化底蘊豐厚,每日浸潤其間,對金石之類自是行家。
就拿大雍“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來說,市面上充斥著各種贗品,看似精美絕倫,一般的人“打眼”的多,“撿漏”的少。
卓惜文一雙火眼金睛,名動南雍,有“金石聖手”的雅號。
光宗、寧宗兩任皇帝都喜歡金石字畫、自己也舞文弄墨,而且二人都是丹青聖手,身邊配有宮廷畫院,畫師眾多。
早年的卓惜文也屬於長袖善舞之人,和宮中採辦局的寧公公搭上了關係。
所以“萃寶齋”生意蒸蒸日上,一時成為行業翹楚。
“夜曦幫”的李雲蹤,早年綠林出身,後來金盆洗手來到臨安。
雖然手上積累了不少金銀珠寶,但要尋思找一個好的行當,帶領手下百十號兄弟,在臨安城創出一番天地,也是頗費腦筋。
也算是李雲蹤雄才偉略,居然選擇了金石字畫這個行業,開了“璃軒閣”,而且做的有聲有色。
幾年之間,不僅“璃軒閣”聲譽鵲起,而且“夜曦幫”又接連開了其它幾個產業,比如“水調歌頭”、“浪淘沙”等。
當然,“夜曦幫”能在臨安城崛起,離不開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夜曦幫”的軍師,同時也是“璃軒閣”閣主。
人稱“廬陵智多星”柳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