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衡聽後,把書一扔,把腿往書案上一翹,振振有詞的批判道,“說到底,天尊就是想偷懶,又不好意思,這才弄出了這麼一套言之鑿鑿!”又道,“若我遵從天尊之言,每日翹著腿什麼都不幹,如此便能算作正道,為何還要修習術法,參經悟道呢?反正大成之後什麼都無需做!”
他當時凝視了杜衡許久,最終還是決定去銀河修煉,比起與杜衡講經,他發現修煉其實更簡單一些!
又一次,杜衡對一句經頗感興趣,主動舉著經書前來書房找他,興致勃勃的湊上來,問他“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句話是何意?
他想著杜衡上次那混不吝的模樣,於是解說時很是費了些心思,道,“此話之意是說,在上天的眼中,沒有仁慈與否,也沒有善惡之分,它對待世間萬物皆是平等的,不會因人的善惡而喜怒,更不會因此便區別對待,無所偏私,任由萬物自生自滅。聖人受教於天,需觀天之意,執天之行,以天地之道自勉,清淨無為,以此明道!”
杜衡聽後,再次把書一扔,站起身,抱著胳膊,定定的看著他道,“說到底,天尊還是什麼都不想幹唄!他自己不願意幹就算了,還讓他的門生什麼都別幹。這哪裡是在講道嘛,分明就是一群人坐在一起冠冕堂皇的偷懶嘛!”
說完還撇了他一眼,連連嘆息了好幾聲,施施然的走了!留他一人愣愣的坐在書房內,久久回不過神來。
現下在看杜衡黏在他身邊,不停的問他想到了何事,有何疑,頗為熱心的想要為他解答的模樣,在想想他從前的解經思路,還是算了吧!
過了彌離天便是妖界,若是從前,杜衡定是要在這處盤桓幾天的,不過自媧娘事件之後,他就不怎麼來了。從前的停留是為了故人,如今的不停留也是為了故人。
畢竟,他們倆的行跡太引人注目了,所到之處皆會引起關注。為保媧娘神魂不受迫害,他們不出現在扶桑樹前,就是對她最大的保護。
杜衡遙望了一眼遠處,那個方向正是扶桑樹棲息的地方,不過他站的這個位置卻是瞧不見扶桑的。倒是能看見一群狐族妖衛在遠處的山上插旗,大大的狐狸幡迎風招展著,無言的訴說著人蛇族的輝煌已成為過去!
仙魔一戰之後,哪族死傷最少,儲存下來的實力多,分出六界後那族便是領軍人物,看天族與魔族間的較量就知曉了。
一個金辰尊神端掉了魔族的始祖一代,黃金一代又只剩下一個瀍淵,還負了傷,這才是魔族輸掉六界之主的真正原因,實力不夠強大。
妖界也是如此,原本是人蛇族一家獨大,雖然沒有黃金一代的繼承者,但他們有媧娘與羲皇撐著,以妖神的壽命,完全有能力將幼小的繼承人培養長大,親手將族中重任遞交到他手上。
奈何天不遂人願,他們倆這一走,人蛇族只剩一個幼主,會沒落也是意料之中。
銀玉回頭看了眼杜衡,見他正對著遠處的一群妖衛發愣,默了片刻,未出言驚動他,而是轉身繼續往前走去。
好一會兒後,杜衡才咋呼著追了上來,邊跑邊抱怨道,“你也不說等我一會兒!”
銀玉目視前方,淡淡的道,“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
杜衡一臉不解的看著他,問道,“何意?”
銀玉慢悠悠的與他解說道,“萬物皆自然,狂風不會終日不停,驟雨也不會終日不歇,造成此景者乃是天地。天地妄作的狂風驟雨尚不得長久,更何況眾生。尚道得道,尚德得德,尚不道不德者,不道不德自會還其以果。”
杜衡點了點頭,頗認同的說,“別看天尊每日遊手好閒,偶爾幾句話,說的還挺有道理!不過反覆想想,又覺得這話就等於沒說!”
銀玉不知他又聽出了什麼奇特的深意,只得靜待他繼續往下說。
果然,杜衡緊接著就自顧自的開始解經了,“天尊這話就等於拿著一卷道經,玄妙莫測的與門生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個怪物自己受!’聽起來有道理,但純屬廢話嘛!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銀玉眸中閃過一抹笑意,道,“世間真理多如此,世間萬物也如此,簡單,自然,奈何眾生執迷,如此簡單,卻參悟不透。”
杜衡怔了一怔,心知銀玉這話有理,但一想到他是在說媧娘自食惡果,心裡還是有些不舒服,於是朝他翻了個白眼,不說話了。